當我們對大學的科研水平進行綜合考量時,科學家們開啟緊張冒險旅程的實驗室絕對不容忽視。提起大學實驗室,浮現在我們腦海中的是什么呢?白大褂、小白鼠、培養皿、量杯……這些都是老黃歷了。美國《大眾科學》網站近日為我們遴選了2013年美國最炫最潮的十大大學實驗室,看后會讓我們將上述刻板印象直接扔到爪哇國。 這些實驗室千奇百怪,各有千秋。有的實驗室能讓你監測暴風雨,刺激程度堪比美國“現代文明之父”本杰明·富蘭克林收集閃電;有的實驗室讓你有機會建造火星探測器,或許會成就你在人類航天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理想;也有實驗室能讓大膽人士研究尸體的腐爛過程,過過福爾摩斯的癮。 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 學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每天,位于美國亞孟森-斯科特南極站冰面下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都會在朝霞中迎接破曉的到來,這里是科學家們處理冰下傳感器數據的地方。冰立方天文臺是同類天文臺中最大的一座,它的使命是搜尋幾乎可以穿透所有物質的神秘亞原子微粒——有“宇宙信使”美譽的中微子。通過追蹤中微子的“倩影”,冰立方天文臺將會揭示隱藏在極端天文事件背后的物理細節,同時發現暗物質和暗能量存在的證據。 中微子是一種質量幾乎為零的粒子,很少同其他物質“往來”。每秒鐘都有數萬億個中微子穿過地球,它們攜帶的信息可能有助于科學家們揭示超新星的物理學原理以及高能宇宙射線的源頭。因為行蹤飄忽不定的中微子發出的信號非常微弱而且罕見,所以,科學家們必須在南極冰層內埋藏數個垂直排列的探測器,以便阻止宇宙射線和太陽發出的中子。冰立方黑暗的地下裝置內干凈的冰使得探測器能夠“看到”中微子接觸冰內原子后出現的微弱藍光。 每年,會有數十名來自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或者其40到50個國際合作機構之一)的本科生前往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進行科學研究。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工作就是監測歐洲和美國科考站內的探測器發出的信號。但是,對于少數幸運兒來說,這意味著一次前往南極的科學旅行。通過體能測試之后,學生們就展開了一場為期72個小時的旅程。他們首先會在新西蘭短暫停歇一下,接著前往南極洲的麥克默多研究站,再飛往南極科考站。如果資金獲得批轉,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可以派遣4名學生,在南極度過長達3周的暑期科考時光。 一旦學生們適應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9000英尺的高海拔,他們就會開始潛心監測中微子探測器發出的信號,同時直面零下20零下30攝氏度左右的寒冷。這項研究或許并非那么舒適愜意,而且,要監控的目標對象也非常非常微小,但學生們獲得的結果將有助于解決宇宙中最大的問題。 學生們未來可能的職業選擇:粒子物理學家、太陽物理學家、電子工程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