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日電 題:習近平今啟東南亞之行 APEC峰會期待中國聲音 記者 馬學玲 今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展開為期七日的東南亞之行,對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充滿活力的中國經濟被寄予期待,尤其在APEC峰會這一多邊外交場合,中國聲音備受關注。 習近平將首亮相APEC峰會 中國聲音提振信心 “習近平的講話和活動,將是APEC峰會的一大看點。”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對中新網記者談道,這是習近平首次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屆時,他將如何分析世界經濟,如何向世界介紹中國經濟,并會見哪些國家領導人,令人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峰會是在世界經濟形勢有喜有憂、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多哈回合談判處于關鍵時刻、唱衰新興市場論調不絕于耳等背景下召開的,會議釋放的信息對亞太能否繼續扮演世界經濟引擎的角色將產生重大影響。 在此背景下,今年會議主題被確定為“活力亞太、全球引擎”。分析指出,這揭示了當下亞太經濟與全球經濟的密切關聯,也昭示了亞太地區繼續引領未來的決心。曲星則表示,“一個充滿活力的亞太,將對世界經濟發展起到拉動作用。” 聚首巴厘島,習近平將與其他與會領導人一道,從實現茂物目標、可持續和公平增長、亞太互聯互通等三個主要議題著力,促進和加強亞太經合組織成員間合作,進一步驅動亞太經濟繼續領跑世界。 21個經濟體覆蓋28億人口,占全球人口40%,貿易量占世界45%,GDP占世界55%-60%,過去20年,APEC成員平均經濟增長3.8%,高于其它地區的2.9%,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曲星說,觀察這組數據不難發現,上述“亞太經濟繼續領跑世界”的目標并非天方夜譚,涵蓋世界經濟前三強的亞太經合組織地位突出、充滿活力。 但也有評論認為,由于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存在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如期實現茂物目標會有一定困難,不少國家信心不足。為此,不少專家認為,作為域內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中國,其一言一行將事關亞太對引領全球經濟增長信心的提振。 “過去20多年經驗表明,中國是亞太地區經濟合作進程重要且積極的推動力量,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峰教授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指出,從今年第二季度數據來看,中國經濟形勢出現好轉趨勢,將會為亞太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習近平將借助APEC這一平臺向世界傳遞中國經濟健康、均衡和持續發展的信息,提振亞太對自身的信心,也提振世界對亞太的信心。”曲星指出,在亞太經合組織引領全球增長的進程中,中國角色不可或缺、愈發重要。 習近平將首訪東南亞 謀中國-東盟關系“鉆石十年” 根據安排,10月2日至8日,習近平將對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作為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問東南亞國家,備受各界關注。 “參加APEC峰會并訪問印尼,既是對會議的重視,也是對東道國的重視。”曲星分析說,有望成為東盟經濟共同體“領頭羊”的印尼,同時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國家,馬來西亞也是這一地區非常重要的有影響力的國家,習近平首訪東南亞選擇這兩個國家,是“中國外交綜合考慮的結果”。 印尼是中國在東南亞的最大鄰邦,也是新興市場國家,還是東盟唯一的二十國集團成員,已連續3年成為中國在全球前十大、東南亞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場,中國目前是印尼第二大貿易伙伴,兩國關系正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中國和印尼作為亞洲兩個發展中大國,作為戰略伙伴,相互需要,互為發展機遇。”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劉建超說。專家認為,通過習近平此訪,兩國戰略伙伴關系可望再進一步。 中國已連續4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馬來西亞連續5年成為中國在東盟國家中最大貿易伙伴。觀察人士指出,習近平此訪必將進一步提升中馬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使兩國關系“好上加好”。 據介紹,習近平將應邀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闡述中國對進一步促進中印尼關系和中國-東盟關系發展的構想,以及中國的和平發展理念。習近平訪問兩國期間,雙方將簽署涵蓋經貿、航天、科技、漁業等領域一系列合作文件。此外,習近平將就推動中國-東盟關系進一步發展以及其他重大地區和國際問題同兩國領導人深入交換意見。 分析認為,中國與東盟歷經“黃金十年”之后,正努力創造“鉆石十年”,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雙方關系處于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時刻。曲星表示,此訪也是為中國-東盟關系“鉆石十年”創造更好條件。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系獲得重要進展的同時,現在也面臨一些新的考驗,比如中國與某些國家存在的南海爭端問題。”朱峰說,如何在南海問題上有新的相互理解和合作,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外交課題,也是此次峰會的一個看點。 多邊舞臺頻頻“發聲” 中國外交更趨自信主動 此次東南亞之行,將是習近平今年3月就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的第四次出訪。此前,他相繼到訪俄非、拉美、中亞多國,并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莊園會晤”,足跡遍及歐美和亞非拉。 與此同時,這也將是習近平履新以來第四次亮相多邊外交舞臺。此前,他曾相繼出席金磚國家峰會、二十國集團峰會以及上合組織峰會。分析指出,在半年多時間里,沿著習近平“走出去”的足跡,可以看到中國在構筑外交網絡中對多邊關系的重視。 朱峰說,在上述非常重要的多邊外交場合,習近平不僅進入角色快、適應快,并且充分高效利用這些平臺,主動闡釋中國新一屆領導層對中國和世界關系的認識與主張,積極務實發展對外關系。 諸多觀察人士認為,在對待多邊外交的態度上,中國在不斷成長,不僅從被動加入到主動參與,還推動建立了新的多邊機制。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輿論把中國在一些多邊組織中的角色定位為“領導者”。 對此,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王帆表示,中國不是領導者,而是重要的“參與者”。中國主動塑造多邊合作平臺,但并非要“主導”,而是要進行國際協調。對于不同層級的多邊組織,中國不會“厚此薄彼”。中國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構想,協調不同國家的利益訴求,使得這些平臺能發揮實效。 “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朱峰認為,中國外交的這一指導方針,集中體現在中國新一屆領導層的外交布局之中。 “考察新領導層出訪所涵蓋的地區,不難發現,這是一個頂層設計的結果。”曲星表示,習近平此訪之后,新時期中國外交布局就非常清晰地呈現在全世界面前。具體而言,首先是調度大國關系,其次是體現經營周邊的思路,再者,發展中國家是中國外交的基礎,與此同時,非常重視多邊外交,四次訪問之中有三次與多邊活動配套。 另有分析指出,在習近平的頻密出訪中,新時期中國外交布局不斷得到充實、完善和拓展,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外交方略的輪廓也愈發清晰。 “中國外交布局始終秉承一條主線,那就是為中國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和發展謀求更好的國際空間,讓世界更加準確地了解并理解中國的發展道路。”曲星說。(完) |
相關閱讀:
- [10-01] 習近平:實施創新驅動不能等待觀望懈怠
- [10-01] 習近平將訪馬來西亞 中馬關系迎不惑之年再升級
- [10-01] 習近平:實施創新驅動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
- [10-01] 習近平:實施創新驅動不能等待觀望懈怠
- [10-02] 普京向習近平致賀電:推動俄中關系全面提升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