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長假也難“回家看看” 行走在大都市里的鄉愁
www.fjnet.cn?2013-10-03 07:47? 吳濤?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常回家看看入法與現實的悖論 2013年7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開始實施。新法特別強調,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這一則本來合情合理的法規在很多人看來或成一紙空文。最新調查稱,作為“常回家看看”寫入法律后的首個團圓日,近80%在異鄉子女不回家過中秋。 媒體調查發現,大多數情況下很多人不是不想回,而是“回不起”,例如面臨著假期少、路途遠、收入低、物價高等諸多困難。即使在國慶節和春節這樣的七天長假,對于很多北漂族來說,回家仍然不易。 記者調查了30位來自不同省份的北漂族,將近一半的人一年回家不超過兩次,很多人只會在春節長假和家人團聚。 小青的家鄉在甘肅隴南,每年春節回家一次,來回花在路上的時間將近4天,對于他來說,回一次家無異于一次長距離遷徙,回家最難的除了票難買,更麻煩的是途中多次轉車。在他的記憶中回家最曲折的是2012年春節,因為買不著票,他只能從中途站點轉車。從北京到鄭州再到西安轉蘭州,回家總計將近3天2夜。 與小青有同樣經歷的是趙帥,每一次7天長假,一半的時間耗費在路上。 小胖回家的苦惱是每一次休長假都得加班。他是一家網站的技術員,平時幾乎天天晚上加班,雙休日加班也是家常便飯。公司只有他一個技術員,網站每天都需要維護,每一次要求休假都被老板一拖再拖。2012年的春節,因為要跟一個項目,他沒有回家過年。 在北京,用工制度不規范的企業大量存在,很多公司不能保證員工正常的法定休假,更不會兌現年假等福利假。對于工薪族來說,因為回家請假會被扣工資和全勤獎,很不劃算。 和小白住一個屋的小敏每到節日就很發愁,因為回家的開銷很大。小敏的工作是文員,每個月的收入不到5000元,去除房租吃飯穿衣,每個月可剩下1000多元錢。每一次回家除了車票,他都會花費2000多元,因為要給家里的老人,還有妹妹的孩子買東西,其中很大一部分花費是給小孩買東西,她常常調侃,回一次家“元氣大傷”。 回家的糾結與尷尬 北京是一座30多歲都不算老的城市,在這座城市里生存著大量的北漂未婚大齡青年,家人“催婚”讓很多人面對長假回家望而卻步。 “有對象嗎?”這一句話似乎成了北漂族回家后親戚和家人必問的問題。有些人以笑應對,有的則因多次被問心生恐懼,有的索性干脆不回家。 在沒有找到對象之前,趙帥每一次回家都很失落,85年的他年近30歲,在村里已經是伯伯級的人物。他不在乎村里人的看法,但每次聽到父母說羨慕別人家娶媳婦抱孫子時,他都會心疼。2011年,父母催促了3年之后,他不得不接受父母和朋友安排的相親,但均以失敗告終,一個是女主角沒到場,原因是得先過女孩的爸爸這一關,每次談到那次經歷,他都會說是“相爹”。另外一個,因為女孩一開始關于房子的問題讓整個會面幾乎在沉悶中度過。2012年,他找到了女朋友,終于對父母有了交代,也終于擺脫了被問“對象”的尷尬。 小青和小胖,還有小白也經常抱怨每次回家被問“對象”,小青在一次次無法兌現帶女友回家的承諾后,曾在兩次春節里獨自一人在西藏和青海旅游“避難”,按他的說法是度過“敏感期”。 東華和周平在雙方家長多次催促下終于結束了長達7年的愛情長跑,決定今年國慶節結婚。催婚算是告一段落,然而新的問題又出來了,婚后每次過節該去誰家?東華是安徽人,周平是山東人,戀愛時,他們多次因為過節回誰家而激烈爭吵過,“回誰家”已然成為他們婚后不可回避的問題,這也是諸多異地婚姻過節面臨的共同癥結。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