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洪災重建有條不紊 部分村民過冬物資仍緊缺
www.fjnet.cn?2013-10-08 06:58? 侯珍瑪?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我來說兩句
朱慶庫母親:不用,俺倆就在家。 朱慶庫父親:不愿意上她那去,家也沒人,好幾年都沒去了。 朱慶庫母親:沒事俺倆。 為了能盡可能的填補這次洪水給家里帶來的損失,朱慶庫還是決定外出打工掙錢,父母的思想工作,他決定慢慢做。在跟著村長孫英彬走街串戶時,記者發現在災后外出打工的村民不在少數。 鰉魚臥子村村長孫英彬:你看鎖門都出去打工去了,現在得有120多戶。 孫英彬說,這個數字還只是現在的,村民陸續走的還會更多。鰉魚臥子村共耕地45000左右畝,其中4萬畝耕地全部受災。當地村民告訴記者,住所的問題解決后,其余的就是怎么賺錢了。 村長孫英彬:小華,干什么呢? 鰉魚臥子村村民馬永華:采蘑菇,剛回來。 孫英彬:楊老弟呢? 馬永華:出去打工去了。 孫英彬:兒子兒媳婦呢? 馬永華:都走了,地都讓大水淹了,不出去打工怎么辦啊。最起碼得解決咱們的溫飽問題啊。 在這次洪水中,嘉蔭縣全縣9個鄉鎮、73個行政村均不同程度受損,全縣農作物受災面積達65.22萬畝,為了積極做好災后重建及自救生產,截止目前,縣住建局共下發766.7萬元的水泥白灰等物資,縣民政局災后發放米、面、油等救災物資共220萬元。住建、農業、民政等部門災后成立了工作組,解決受災村屯災民的房屋修建、房屋處理、和來年春播等事宜。 二、常家村:洪水幾乎淹過村民房頂 村民過冬物資緊缺 災民們現在采蘑菇、修房子,出去打工,生活正在逐漸恢復正常。災民們的樂觀、堅強讓人感動。嘉蔭縣在今年七八月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況。 9月9日,記者來到黑龍江省嘉蔭縣的常勝鄉常家村,這里的洪水正在逐步退去。當地村民介紹,和水位最高時相比,已經下降了3米多,但還沒有完全消退,大片的田仍然被洪水覆蓋,不時散發著刺鼻的惡臭氣味。被水浸泡過的地方蚊子很多,一路過,蚊子就直接撲面而來。村民王鳳春帶記者來到她家屋后的玉米地。 嘉蔭縣常勝鄉常家村村民王鳳春告訴記者,玉米地大部分玉米剛有鼓梢就被洪水淹了,所以這一片地全是水。家里的黃豆也全被水泡了,已經粘稠發臭了。 王鳳春告訴記者,她家損失是比較嚴重的,不僅玉米,蔬菜大棚也幾乎沒有任何收成,她家花4萬多買的貨車和1萬多元的拖拉機也被水浸泡了,這些車都沒有上保險,加上房屋受損,少說損失也得有十幾萬元。 64歲的嘉蔭縣常家村村民何振芝和老伴正在家搶曬被浸泡過的衣服,打算今年秋冬接著用。何大媽告訴記者,家里的家具都倒了。走的太急,衣服全被水泡了。 記者在長勝鄉采訪時看到,村民的房屋幾乎都被水淹過,并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特別是當地過冬必需的火墻火炕,都需要拆掉重建。記者來到鄭章國家時,他和妻子鄭麗杰正在清理打掃被洪水淹過的房屋。 夫妻倆告訴記者,洪水幾乎淹過他們家屋頂,盡管水已經退下去了,但濕透了的墻面在低溫下很不容易干,取暖用的火墻、火炕必須要拆了重建,否則,不僅冬天要花更多的煤炭,而且一個冬天可能都燒不干,全家也就無法取暖。他們家旁邊的小屋是平時存放糧食的地方,洪水過后,現在也只剩下空蕩蕩的房屋架子、幾根朽木和一個大箱子。 他們說這個小屋是東北糧倉。平時將大米、白面、豆油,放到這里。但現在全部被淹了。里面有大米一袋、白面兩袋,豆油一壺,豆油已經被沖走了。現在糧倉根本打不開,因為里面全是水非常重。 面對洪水泡過的空房子,鄭章國夫婦有點愁,這個冬天房子、糧食,過冬取暖的柴禾、燃煤,甚至秋冬穿的衣服都是一個十分現實問題。 他們告訴記者,原來放煤的地方因為漲水被封上了,根本沒法取用,被洪水淹的衣服,也已經當垃圾處理了。沒有足夠過冬的衣服。 鄭章國家里的院壩,仍然被10幾厘米深的水浸泡著,看不見地表,時不時有惡臭的氣味散發出來。鄭章國說,他家這幾間房即使只修復火墻、火炕,至少也得花5千元左右。在嘉蔭縣調查中,記者了解到,2013年這場特大洪水,黑龍江嘉蔭縣最高水位達到100.87米,比當地歷史上1984年的最高洪水水位100.47米還高出40厘米,而且嘉蔭縣縣城也整整被淹了10天,洪水的破壞程度超過了以往任何年份。 嘉蔭縣縣委書記金達人:我們全縣120萬畝土地,過水面積是60萬多畝,成災面積是58萬畝土地。另外我們還有3700多戶農民,家里被淹,其中已經有100多戶土房被塌陷了,住不了家了,所以說一個是家園被淹,一個是土地被淹,損失很慘重。 記者:怎么樣的一個損失? 金達人:土地損失,我們算了一下,大概是3.7億元的損失。 嘉蔭縣今年遭遇的洪災非常嚴重,但是通過政府幫助和積極自救,村民們已經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今年入汛以來,受持續降雨影響,黑龍江發生1984年以來最大洪水,松花江流域發生1998年以來最大流域性洪水,緊臨黑龍江與松花江干流的鶴崗市下轄兩個縣全部受災。那么現在鶴崗的情況如何呢?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