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投資地方熱情下降 “央地合作”走出蜜月期
www.fjnet.cn?2013-10-09 15:19? 姚冬琴?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我來說兩句
央企投資地方熱情下降,地方政府頻繁進京“求落實”。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越來越多的“央地合作”項目正變得撲朔迷離。 8月22日,省長王學軍帶隊的安徽省豪華“探親團”出現在北京京西賓館,副省長、省發改委主任、省國資委主任以及全部16個地級市市長、副市長,省屬重點企業董事長齊刷刷到場。 這是安徽省與中央企業合作項目推進座談會現場,安徽省要探的“親”是有合作關系的眾多央企。當天,國務院國資委有關領導以及47家央企的近100位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 座談會上釋放的信息顯示,2009年至2013年7月底,安徽共與81家央企累計簽約881個合作項目,投資規模1.9萬億元――超過2012年安徽省GDP總量(1.72萬億元)。 “安徽將切實把與央企的合作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鍥而不舍地加以推進。”王學軍在會上強調。 “鍥而不舍”的安徽并非個案。 山西、貴州等省份,近年來都與央企達成巨額合作項目,有媒體統計稱,僅2011年一年“央地合作”簽約的投資項目就達10萬億元。目前,經濟增速放緩,各地保增長壓力加大,采取各種辦法推動與央企簽約項目的落實,成為不少省份的工作重點。有的省份已感覺到,今年以來,央企項目資金到位和項目開工情況比往年有明顯下降。這讓他們很擔心。 地方政府鍥而不舍求“落地” 從各省份公布的信息可以發現,現階段推進的“央地合作”項目大多開始于國際金融危機之后。 在企業改革專家周放生看來,在那場金融危機中,一些中小型企業倒閉,外資企業紛紛撤離,央企當時顯示了它的抗風險能力和責任擔當,這使得地方政府對央企的熱情愈加熱烈。 與此同時,2009 年中央政府出臺了以4 萬億財政投資為主體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為央地戰略投資合作提供了充裕的資金流和項目來源。 各省份公布的央地合作信息顯示,合作項目不僅包括基礎設施、能源、石化、電子等傳統產業,也包括國家鼓勵的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涉及現代服務業、食品、物流等。 “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央地合作’作為一種兼有市場因素和政府因素、具有中國特色的模式,可以支撐我們的經濟保持一個相對穩定增長的幅度和水平。”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國有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少強對《中國經濟周刊》分析道。陳少強認為,地方政府目前面臨財政收入增長緩慢、政府債務觸及警戒線、外資撤離等多重壓力,“對地方政府來說,央企意味著資金、資源、政策。”陳少強說。 “央企一般投資額度比較大,還能帶動下游產業鏈,對地方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安徽省某市經貿委干部楊林(化名)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今年年初,安徽省確定了今年與央企合作項目的年度目標任務:新簽約項目投資規模達3000億、新開工項目投資規模達3000億、當年實際完成投資額達2000億、新竣工項目投資規模達1000億。8月22日在京召開上述座談會也正是為了完成上述目標。 而之前不久,重慶市也于8月8日召開了“央地合作項目調度工作會”,會上提出“各方要把中央企業和重慶合作項目作為今年工作的重點”。 據《重慶日報》報道,2012年以來,重慶市與央企簽訂了總投資超過3600億元的68個項目,涵蓋能源、工業、金融、商貿等多個領域。重慶市發改委網站信息顯示,這68項央地合作項目,有1項已竣工,30項已開工;已完成投資225億元,占投資總額3600億元的6.25%。 重慶市常務副市長翁杰明在上述會議上強調,央地合作項目對重慶當前保投資以及中長期調結構、穩增長意義重大。今年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千方百計加快推進速度。 如何讓合作落地是一場“攻堅戰”。“實際簽約的不多,那些意向合作的就看你怎么下功夫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熬人。”某市招商引資部門工作人員說。 海南省在去年6月成立“海南省政府與國務院國資委合作備忘錄暨海南省與中央企業簽約項目推進協調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每月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跟蹤項目落地推進情況。“省政府將把推動項目落地情況列入年終考核市、縣政府及省政府有關部門領導班子的重要內容,增加年終考核分值權重,并作為調整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海南省在有關文件中表示。 各地頻出政策要求推動項目落實,再加上地方領導頻繁到訪央企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這些似乎從側面反映,“央地合作”要想“落地”,并不輕松。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