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試驗區迎來首票試點貨物:先入區后報關
www.fjnet.cn?2013-10-10 07:13? 吳宇?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新華網上海10月9日電(記者吳宇)9日12時,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迎來首票試點貨物——一批從韓國蔚山進口的貨重499噸的電解銅,貨值359萬美元。與傳統的“先報關、后入區”通關模式不同,首票試點貨物開啟了“先入區、后報關”的新型通關模式。 當捷開依(上海)物流有限公司的集裝箱貨車抵達自貿試驗區海關卡口,司機沒有像往常一樣下車辦理通行手續,而是坐在駕駛室里掏出一張提貨通知單,將單證上的條形碼對準車道上的掃描器,只聽“嘀”的一聲,左前方電子屏顯示出紅色的“放行”字樣,卡口欄桿自動抬起,貨車入區駛向倉庫。 這一海關在自貿試驗區試點實施的“先入區、后報關”新型海關監管模式,即讓企業通過自貿試驗區海關監管信息化系統,向海關發送提貨申請,憑借提貨通知單回執,在貨物到達港口、辦結海關手續前,就可以直接從港區提箱裝貨、先行運貨進區入庫。 與“先報關、后入區”的“串聯式”通關模式相比,這種新模式允許企業把提貨入區作業與申報備案手續“并聯”進行。經海關批準,試驗區內試點企業可先憑進口艙單信息將貨物提運入區,再在規定時限內(自運輸工具進境14日內)向海關辦理進境備案清單申報手續。 上海海關加貿處專家邱海瀅認為,自貿試驗區的建設促使海關不斷朝信息化、智能化、集約化的新型監管模式邁進,“‘一線放開’并不意味著放松海關監管,而是在‘安全有效管住’前提下的‘放開’”。 據介紹,為了切實履行國境保護職能,維護自貿試驗區內的安全穩定,上海海關近期多措并舉:一線進境貨物從港口運至試驗區途中,繼續實施海關監管車輛運輸、全球定位系統全程定位監管模式;試驗區海關卡口進行了全面的智能化升級改造,并與試驗區海關監管信息化系統進行聯網對接;車輛過卡時,能夠在系統中一次性完成車輛全球定位系統信息核銷、車牌及集裝箱號自動識別、貨物信息掃描驗核以及卡口自動抬杠驗放等程序;車輛過卡入區流程從過去的“兩下(車)兩上(車)四敲章”,轉變為現在的“零下零上不敲章”,平均時間從6分鐘縮短至30秒。 目前,上海海關已確定了自貿試驗區內六家企業試點“先入區、后報關”模式,待運作成熟后逐步復制、推廣。據測算,新模式下企業貨物入區通關時間可縮短兩至三天,物流成本平均減少10%。 捷開依(上海)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耀婷表示,由于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對貨物的流轉入庫時間要求很高。海關在試驗區試點“先入區、后報關”模式,為倉儲物流企業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有力支撐。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09]上海自貿區首個業務受理日人流如織
- [ 10-09]商務部研究員:上海自貿區謹防“制度套利”
- [ 10-09]兩岸學者:上海自貿區為兩岸經貿合作創造新機遇
- [ 10-09]上海自貿區首個業務辦理日“爆棚”
- [ 10-08]上海自貿區現企業涌入熱催生人才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