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推10+3成東亞合作主渠道 務實合作各方受益
www.fjnet.cn?2013-10-11 06:59? 馬海燕?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 馬海燕)“和平發展是東亞之福,10+3是東亞和平發展之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日在文萊出席第16次東盟-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時如此表示。 如今,10+3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20%,進出口總額占全球31%,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0%。“實踐證明,10+3合作是成功的,已經成為東亞合作的主渠道、主陣地。”李克強積極評價10+3合作進展以及為東亞和世界經濟增長所做的貢獻,也得到了東亞各國認同。 16年,16次會議,“10+3”合作機制以從以經濟合作為重點,逐漸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領域拓展,已成為亞洲地區機制化水平最高的多邊合作平臺。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看來,這一機制是以東南亞國家為代表的東盟和中日韓代表的東北亞之間的主要溝通橋梁,得到了各方認可,也是建設東亞共同體的主要支撐。緊隨其后召開的東亞峰會也承接了開放、包容、合作的精神,也已成為連接東亞、亞太國家的橋梁和紐帶。 李克強就深化10+3合作提出四點建議:堅定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加快推進東亞經濟一體化,加強地區金融安全網建設,深化糧食安全、社會人文等各領域合作;在東亞峰會上提出三點建議:加強戰略合作,深化經濟合作,增進安全互信。 外交學院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季玲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舉措均是著眼于維護地區穩定和發展的大局出發。其中,力爭于2015年前結束“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讓人們看到東亞經濟一體化的時間表。而著眼于金融安全的清邁倡議多邊化堪稱10+3會議結成的豐碩果實,協議生效三年多已建成2400億美元區域外匯儲備庫。她預計,協議修訂稿生效后,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將得到顯著提升。 糧食安全合作是季玲認為除金融領域合作外另一堪稱成功的合作領域。季玲說,本地區人口密集,自然災害頻發,糧食安全攸關各國國計民生和地區穩定。10+3大米緊急儲備建設將對穩定大米市場價格,向貧困和受災人口及時提供糧援,確保區域糧食安全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中方提議妥善應對和處理地區熱點敏感問題,對南海問題李克強亦沒有回避。他表示,南海的航行是自由的,南海的航行安全是有保障的。中國愿繼續與地區各國維護好南海航行自由與安全。中國與東盟已達成共識,有關爭議應由直接當事方通過協商和談判解決。 季玲認為,這恰恰反映了峰會務實合作的特點。東亞地區既有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嚴峻挑戰,存在分歧也理所當然。當前,國際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發展問題是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用合作和發展的眼光解決爭議和問題,符合一個穩定的地區環境需要,也能讓各方從共同發展獲益。 “東亞許多國家都使用筷子,用筷子的人都知道,一根筷子很難吃著東西,兩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夾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易折斷。”在當天的東亞峰會上,李克強用各國皆懂的簡單事實講述“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曲星告訴中新社記者,無論是10+1,還是10+3、東亞峰會,都是推動東亞一體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依存更深,也帶來了更為廣闊的合作空間,而要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安全互信,維護地區穩定、繁榮的目標,還需各方不斷凝聚共識,共同努力。(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0]文萊時報:李克強講話凸顯“中國的魅力”
- [ 10-10]李克強闡述"2+7合作框架" "一字之改"見真情
- [ 10-10]李克強總理“一字之改”見真情善意
- [ 10-10]李克強:離開和平穩定 發展無從談起 精彩言論
- [ 10-10]李克強呼吁東亞各國增進安全互信 維護地區和平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