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制品代原作巡展得不償失? 業界專家激烈辯論
www.fjnet.cn?2013-10-13 13:45? ?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藝術家、評論家及策展人徐子林: 投資性收藏泛濫是“同謀” 拍賣公司敢這么做,某種程度上暗示了一種中國特色的藝術市場現狀:很多人對拍賣的藝術品本身并不關注,只是當做一種標的物來看,只要能夠漲價,可以轉手賺錢就行了。 其實,與香港保利同期在上海舉行秋拍預展的,還有香港的蘇富比和佳士得,但人家拿來的全是原作。這樣一比較,藏家心理上的落差就會很大,覺得那兩家公司對藏家很尊重,而這邊似乎對藏家很輕慢。 進一步來說,從拍賣公司最初做預展巡展的出發點來分析,也可以知道,展示原作對藏家有多重要。 由于藝術品拍賣通常只能在某處上拍,譬如香港的拍賣公司只能在香港拍,北京的拍賣公司只能在北京拍,而買家則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如果他們看不到實物,那就很難提起參拍的興致,因此,在目標消費群體很集中的地方,拍賣公司一般都會進行預展巡展。不過,巡展并不是展示所有拍品,而是根據市場的細分展出部分拍品。拍賣公司都有會員數據庫,可以根據實際做調整,譬如臺北古代書畫的藏家比較多,那帶去的可能就以古書畫為主。總之,預展巡展的目的就是把可能感興趣的拍品送到最靠近他的地方,讓他可以第一時間去觀摩、感受,激發他參拍的熱情。 另外,真正的藏家下定決心競拍一件東西,首先必須辨別真偽,了解作品的品質,這就更需要看原作。否則,如果面對的是復制品,哪怕是高仿品,也很難就此對原作做出準確判斷。我經常接觸到一些藏家,發現他們在看圖錄時,很容易激動起來,表示要買這個買那個,一旦到了預展現場,才發現實物跟圖錄上的效果差別太大了,不得不放棄;也有的藏家看圖錄時,對某件作品并沒有上眼,但到了現場,發現原作很震撼自己,于是改變了購買計劃。所以預展最重要的作用,恐怕是把原作原貌呈現給大家,這樣才能讓藏家心里有數。 可惜,現在收藏的性質發生了很大變化,或者說陷入一個誤區。我跟一些專門負責市場的業內人士聊過,他們無一例外地告訴我,現在投資性收藏特別多,很多人買藝術品并非出于真正熱愛,也沒打算長久持有,他們關心的是投資回報,因此,只需要根據拍賣公司的品牌,根據各方面的信息來判斷自己是否要買這件作品。即使把作品提回家了,也可能懶得打開,直接擱進倉庫里等著下一次上拍。 因此,當拍品的真偽、好壞已經變得無足輕重的時候,拍賣公司也會覺得自己并不需要投入太多功夫去弄預展,只要大家愿意參加競拍就行了。兩者合力,就出現了這種有趣的印刷品巡展。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23]“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年度巡展2013”開幕
- [ 08-21]加州卵石灣汽車巡展 豪車云集成車迷天堂
- [ 08-31]新疆羅布泊將落成彭加木雕像 科考成果將國內巡展
- [ 06-27]邁克爾·杰克遜三座新蠟像揭幕 將在全球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