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安排緣何百萬人不滿 專家稱其計劃色彩濃
www.fjnet.cn?2013-10-14 21:33? 周蕊、葉鋒、陳剛?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挪假”“拼假”一刀切,“逢節必堵”屢陷怪圈 黃金周制度實施十余年來,曾帶來萬眾欣喜,也帶來了景區超載、交通擁堵、旅游質量下降等系列問題。 民眾曾經一度欣喜于能夠擁有這么長的假期用于旅游、休閑和購物。客觀上,黃金周對拉動旅游等消費內需也發揮了十分明顯的作用。但是,黃金周不是假期的“凈增”,而是全國一刀切的“挪假”、“拼假”而形成。隨著全國人民大出游,黃金周也陷入“逢節必堵”的怪圈。 記者梳理媒體關于黃金周的報道發現,從2003年的國慶節開始,關于黃金周期間“火爆”“擠爆”“擁堵”的報道便明顯增加。2008年五一黃金周取消后,當年國慶黃金周的擁堵程度更是直線上升。去年國慶黃金周開始實行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的政策,多地高速公路和景區更是直接陷入“癱瘓”狀態。近年來,華山、九寨溝等景區更是曾出現數千名游客滯留。 不是堵在路上,就是堵在景區。一個黃金周,億萬人民“花錢買罪受”。上海財經大學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說,熱門景區在節假日屢屢爆棚,其實是在節假日集中爆發的游客需求與給定時間內有限的熱門景區承載能力之間的供需不平衡,這種時段性不平衡將長期存在。 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盧漢龍說,現行的休假制度,具體安排都由政府規定,計劃經濟色彩太濃厚。一刀切的“挪假式休假”拼湊起所謂的黃金周,不僅抹殺了多元化選擇的可能,拉動的也只是旅游和相關的快速消費品的消費,這種消費還是較為低端的,但由此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 “黃金周”紅利衰減 假日改革如何“敢闖敢試”? 值得一提的是,黃金周在推出之初,迎合了民眾積蓄已久的“假日渴求”,黃金周也確實讓民眾得到了實惠。但隨著民眾假日訴求越來越多元,各種矛盾日漸積累,實行十多年的黃金周長假制度,其紅利正在衰減,甚至陷入被“口誅筆伐”的境地。 此次假日辦通過商業網站征求網民意見,在近年來相關部門制定公共政策過程中較為少見。而數百萬網民的參與量,也說明問題極高的關注度和對改革更高的期待。 盧漢龍說,僅靠一套一刀切的假日制度設計,很難滿足居民多樣化的休假需求。如果還是堅持原來“政府包辦”、“部門決策”的思路,不管是怎么樣的假日制度安排,都很難真正滿足日益多元化的休假需求。 李武武表示,包括假日制度在內的眾多公共決策,不能止步于“問計于民”,“誰來拍板”、“如何拍板”的問題都需要改革。 民眾的假日需求,已不再滿足于“有”,而更要求“優”。當下的假日改革,正承載著民眾的新需求和新期盼。 多位專家建議,在假日制度設計上,要全面落實和捍衛帶薪休假制度,在保障勞動者利益的同時,也要分擔法定節假日形成的旅游出行高峰期帶來的壓力。改革的執行者,不能停留在原有的“給予”層面,而需要以更加科學的方法、更加親民的態度,持續釋放改革紅利。記者周蕊、葉鋒、陳剛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