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困局:水質不達標 特枯年份或無水可調
www.fjnet.cn?2013-10-15 07:08? ?來源:人民網 我來說兩句
當地用水剛需也得兼顧 丹江口水庫自1973年建成后,其主要任務是:防洪、發電、灌溉。被確定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后,其任務已經變成:防洪、供水、發電。此前,水庫年發電量為38.3億度,南水北調通水后,年發電量也相應減少,為33.78億度。發電量減少了,排放到水庫下游的水量也將減少。 當地農業灌溉和工農業生產生活用水,是丹江口水庫必須承擔的剛性需求。據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提供的數據,每年僅漢江下游的需水量就要200多億立方米。初期,湖北和河南兩省“引丹”設計年引水量15億立方米,其中湖北省灌區210萬畝,河南省灌區150.7萬畝。2011年,湖北襄陽“引丹灌區”取水量10.7億立方米,河南南陽“引丹灌區”取水量5億立方米。 按規定,丹江口水庫正常的水位運行是在139米~157米,無論低和高都不能過這兩個數。139米為死水位,157米為正常蓄水位。按水庫建設的一般性要求,水庫正常運用時,一般不能低于死水位。除非特殊干旱年份或其他特殊情況,如戰備要求、地震等,為保證緊要用水、安全等要求,經慎重研究,才允許臨時動用死庫容部分存水。 為確保庫區供水保障率,多位水利專家提出了神農溪“引江補漢”調水方案,即從湖北巴東縣神農溪沿渡的羅坪湖為進水口,最后自流進入丹江口水庫,年調水量50億立方米。但由于“引江補漢”工程的復雜性和方案的多樣性,導致該項目在國家層面一直未能取得明顯進展。 面對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來水豐枯不均的現狀,北京市政府已于2012年批復南水北調來水調入密云水庫調蓄工程并于今年開工建設,經初步研究,平均每年將南水北調約3億~4億立方米水量調往密云水庫和密懷順水源地蓄存,起到補償調節作用。 南水北調水源地管理權之爭 明年10月,南水北調中線即將通水,而如今,關于這里的管理權仍未有定論。 多方博弈的無奈選擇 陶岔變身渠首之前,原本是“引丹”的農業灌溉水利設施,管理權在地方,管理機構是河南省鄧州市政府的職能部門南陽引丹灌區管理局(鄧州市為縣級市,由南陽市代管)。自改成渠首樞紐、成為丹江口水庫的副壩后,陶岔已然變成了各方爭奪的一塊肥肉——除了巨額的水資源費外,還有兩臺5萬千瓦的發電機組,設計年發電量為2.34億千瓦時,這將產生一筆不小的收入。 依照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的批復,水利部于2004年8月,組建了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有限責任公司(正局級),由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直接管理,下設綜合、計劃、財務、工程、環境與移民5個部門及陶岔分公司,主要負責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工程的建設管理。按計劃,負責陶岔渠首樞紐建設的應該是中線水源公司,這也是長江水利委員會始終堅持的。但令人意外的是,后來負責建設的單位卻是和中線水源沒有任何關系的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多位受訪人士表示,這是多方博弈爭奪渠首管理權的結果。 記者從淮河水利委員會和中線水源公司得知,當時,淮河水利委員會對承接陶岔渠首水利樞紐的工程建設也感意外,按照慣例,長江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應由長江水利委員會負責,淮河水利委員會應該負責淮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按照中線水源公司的說法:指定淮河水利委員會來建設,就是考慮工程建成驗收完后,淮河水利委員會直接走人,與渠首管理沒有任何瓜葛;倘若讓中線水源公司建設,建成后,中線水源公司自然就會成為管理者。這是其他爭奪者不愿接受的事實。 中線水源公司自組建伊始就一直想將渠首樞紐納入自己的麾下建設管理,但隨著建設任務旁落,中線水源公司被賦予的主要任務就只有大壩加高工程的建設。完工后,中線水源公司將何去何從?目前仍是未知數。 在所在地,河南當地政府也一直為爭奪管理權全力以赴。河南當地政府認為,地方為了南水北調犧牲很大,利益留在地方也算是一種補償。 對于管理權,漢江集團覺得應對水庫和渠首進行統籌統一管理。1973年丹江口水庫大壩建成后,漢江集團作為建設單位順理成章成為丹江口水庫的管理者。但這次,漢江集團能否順理成章地管理陶岔渠首,或者作為另一個身份——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二者為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統籌管理丹江口庫區的水權,一切還是未知數,但他們一直在努力。 據漢江集團透露,原本漢江集團想投資渠首的發電機組,但各方的博弈使得他們沒有機會。渠首水利樞紐由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下稱“南水北調辦”)代表國家投資建設。 直到如今,陶岔渠首的管理權一直懸而未決。《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曾致電國務院南水北調辦詢問此事,工作人員幽默地說,這也是他們很關心的問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30]南水北調湍河渡槽完工 創U型輸水渡槽之最
- [ 09-29]南水北調中線明年送水入北京
- [ 09-14]劉云山在參加全國科普日活動時強調
加強生態文明宣傳 加強科技知識普及
推動形成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社會氛圍 - [ 09-11]“村民搶挖古錢幣”續:當地張貼告示全力追繳
- [ 08-29]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將蓄水 確保按期向華北通水
- [ 08-28]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大壩通過蓄水技術性驗收
- [ 08-26]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大壩開始接受蓄水驗收
- [ 08-15]為移民還原“歷史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