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開方” 能否為公車腐敗“刮骨療毒”?
www.fjnet.cn?2013-10-20 13:26?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掛公牌+GPS,中紀委開方能否遏制公車亂象?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張育彪提交《關于治理“車輪上的腐敗”的建議》,針對老百姓反映較多的公車腐敗問題提出了“公車統一標識” “推進公車改革”等具體建議。 近期中紀委明確回復:下一步,將督促各地區各部門嚴格公務用車編制和配備標準,嚴格購置和運行經費預算管理,實行公務用車經費在財務上單獨列項和單車定額核算制度。加強公務用車集中管理,嚴格實施使用登記和公示、配備更新及使用情況統計報告等制度。 此外,中紀委稱,將探索公務用車統一標識制度,要求條件成熟的地區和部門積極推行公務用車統一標識、GPS定位等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監督三公消費,首先應在財政預算上明確體現和嚴格執行,”一位原全國人大財經委官員說,原先我國在預算編制中并沒有單列的“三公”項目,今后應該越來越詳細,尤其對于公車購置、花費都要嚴格預算,嚴格執行,這是治本的辦法。 湖北省政協常委、公車改革專家葉青認為,公車亂象作為當前干部不良作風集中體現的一個“病灶”,加大整治根除已經刻不容緩,中紀委開出的“掛公牌+GPS”的藥方對于加強監督是有效果的,但有一個重要前提,是加快完成公車改革、大幅減少公車保有量的基礎上,再進行這些監督措施。 葉青指出,目前我國全口徑的公車存量達到幾百萬輛,多得誰也說不清,中央從2011年4月起專項治理,全國已處理違規車輛近20萬輛。這些巨大數字說明,如果不從根子上最大限度減少公車,甚至取消公車,目前監督的廣度和深度都無法覆蓋龐大的公車數量,“而且加掛公牌和加裝GPS都是需要投入新的成本的,只有在大幅精簡公車數量后,這種監督經濟性和有效性才能體現。” 重點取消“專車”,走出越改越多困境 一位地方干部告訴記者,公車直接觸動領導干部利益,公車改革的重點應該是取消“專車”,“公務車輛集中管理,公車司機就是駕駛員,而不是代表某位領導的特權階層,這樣安裝GPS、掛上公牌才真正有監督效果,公車腐敗才可能遏制住。” 近期一些社會熱點新聞話題:包括全國過半省份取消“O”牌等特權車牌。多年來,由于監管缺位和過度膨脹,公車腐敗問題已經成為突出矛盾。 “改革缺乏徹底性,監督缺乏透明性,懲戒缺乏嚴肅性,導致了多年來公車治理屢屢‘卡殼’,甚至出現越改越多、越改越亂的困境”,一位研究公車改革多年的人士說,各地出臺的治理公車亂象的相關規定、政策不計其數,然而初衷良好的改革方案,不是推不下去,就是改革走樣,出現了“虎頭蛇尾”的案例,更有“公車照坐、補貼增加”的畸形現象。 劉獻認為,公車亂象已經成為當前必須下決心認真治理的問題,而且開弓沒有回頭箭,一定要從根子上徹底治理,“當前必須要做減法,不僅要嚴控新購公車的額度,更要在存量上‘動手術’,原則上應該盡可能取消公車。” 不少專家指出,我國公車亂象難以禁絕的根源之一,就是監督不力,有些公車已經不是“私用”,而是“家用”,完全沒有約束可言。把所有公車購置、使用、違章信息都徹底公開,將公車進行明顯標識,對于違規者予以嚴厲懲戒。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8]違規超標公車豈能一“拍”了之
- [ 10-16]國務院發布意見確定化解產能過剩矛盾8項任務
- [ 10-13]黨校教授談為何近期屢曝干部違規:證明反腐力度
- [ 10-10]臺灣一名男子騎車違規 收到“未來罰單”
- [ 09-24]“第一口奶”鏈條上還有哪些違規者
- [ 09-18]遼寧通報10起干部作風問題案件被指只打蒼蠅
- [ 09-12]新北查獲整車違規爆竹 總量超過1000公斤
- [ 09-08]江西局長之弟違規建豪樓被拆 責任人受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