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舉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10月22日至23日將來華訪問。俄羅斯政府新聞處稱,俄總理將同中國領導人討論增加兩國貿易、發展投資合作、落實能源項目和加強工業生產合作等問題。同時,梅德韋杰夫將參觀位于安徽合肥市的中國科學創新中心和中國科技大學,并討論中俄人文合作。 由此可見,這將是一次十分重要的訪問,是落實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俄時與普京總統確定的方針——把兩國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政治關系優勢轉化為經濟、人文等領域務實合作成果——的具體措施。 近年來,中國已成為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俄也躍入我國十大外貿伙伴之列,兩國相互投資規模持續擴大,總的發展勢頭迅猛良好。但無論是貿易還是投資,現有水平與中俄的經濟實力相比,與中國和美國、歐盟、日本、東盟、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相比,都還低一大截,潛力相當大。究其原因,從俄方來說,主要是經濟結構不合理、互利觀念不夠強、資金較短缺。中方的主要原因則是對俄市場了解不夠,對相關法律法規搞不清楚,開拓俄市場的能力不夠強。為此我們有必要提高對加強投資和技術合作重要性的認識,采取措施盡快改變現狀。 梅德韋杰夫總理將在中國科技大學與師生交流,這是俄擬與中國加強科技合作的一個重要信號。在西方一些國家特別是美國拒絕同中俄開展高科技合作的情況下,兩國加強彼此間的科技合作理應成為雙邊戰略和長期合作的重點之一。目前中俄科技合作項目很少,甚至連各種科技資料的翻譯都捉襟見肘。這對開展科技和工業生產合作不利。2012年成立的黑龍江大學中俄人文合作協同創新中心,著眼于在科學方面達到世界科學的前沿,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方面滿足國家發展和中俄合作的重大需求。希望這一嘗試取得成功。 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文化年和旅游年等活動,中俄兩國的人文交流取得長足進步,去年來華的俄羅斯人為230萬,赴俄的中國公民近百萬,但對于我們兩個鄰國來說仍顯不夠,彼此的了解也還少。最近一個時期我們國內關于蘇聯解體的爭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相當多的人對俄羅斯現狀還缺乏了解。因此,兩國政府把明后兩年定為“青年交流年”是非常正確和十分必要的。(作者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
相關閱讀:
- [10-21] 專家:西方拒高科技合作 中國應與俄加強聯系
- [10-21] 專家:西方拒高科技合作 中國應與俄加強聯系
- [10-21] 專家:西方拒高科技合作 中國應與俄加強聯系
- [10-21] 專家:西方拒高科技合作 中國應與俄加強聯系
- [10-21] 專家:西方拒高科技合作 中國應與俄加強聯系
- [10-21] 專家:西方拒高科技合作 中國應與俄加強聯系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