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副部長:7000余萬人享低保 將建核對制度
2013-10-21 16:28:5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十二五”期間全面建立低保核對制度 記者:低保對象認定的關鍵在于如何保證準確無誤地核查低保申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在這方面,民政部門如何采取措施把收入、財產認定做得更準確? 竇玉沛:提高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查的準確性,準確認定低保對象,是確保低保工作公開、公平、公正運行的關鍵。為準確核對救助申請家庭的經濟狀況,2009年以來,民政部先后在全國143個地區試點建設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 目前,民政部低收入家庭認定指導中心已成立,全國已有15個省份出臺了有關的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辦法或建立了省級核對工作機構,預計“十二五”期間將實現全覆蓋。 記者:對低保的監督,是確保政策公平實施的關鍵。民政部如何加強低保的監督管理? 竇玉沛:加強監督管理是確保社會救助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之一。2012年9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見》下發以來,民政部進一步健全了投訴舉報制度,專門安排專人負責處理社會救助的來電來信和網絡咨詢,為困難群眾釋惑答疑。在地方層面,民政部指導各地普遍加強了對社會救助投訴舉報的核查、糾正、反饋工作,不斷健全工作流程和工作規范。 此外,為建立制度化的長效機制,民政部日前下發《關于建立健全社會救助監督檢查長效機制的通知》,積極推進“陽光救助”的制度化、長久化,進一步加強以低保為核心的社會救助監督檢查。 發揮社會政策托底功能 記者:近期,中央領導同志多次提出“社會政策要托底”,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低保工作等方面,民政部門將采取哪些措施? 竇玉沛:充分發揮社會政策的托底功能,對民政部門來說,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統籌建設社會救助體系,加強低保與醫療、教育、住房等救助制度的銜接,形成坡度救助格局;二是完善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醫療救助等制度,爭取各級財政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提高救助水平;三是合理確定和調整低保標準,民政部將指導省級人民政府研究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相對統一的區域標準,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同時,健全救助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四是拾遺補缺,研究論證臨時救助、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等制度框架,分步驟推進、有重點地研究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難群體救助需求,逐步探索建立面向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的福利補貼和重點保障制度,實現托底性民生保障工作的可持續發展。(記者崔靜) |
相關閱讀:
- [ 10-05]民政部:地方試點購買服務救助貧困患者
- [ 09-23]民政部:媒體對“以房養老”出現誤讀和以偏概全
- [ 09-22]民政部:媒體對“以房養老”出現誤讀和以偏概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