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曝格祺偉敲詐細節:討價還價不用語言表達
www.fjnet.cn?2013-10-22 06:48? ?來源:中國廣播網 我來說兩句
央廣網北京10月22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記者”這個職業在很多人心目中,原本是忠于事實、仗義執言的形象。如果冒用“記者”身份,實施敲詐勒索,擾亂社會秩序,就更容易讓人難辨真假,也讓受害者難以澄清。日前,在公安機關集中打擊網絡有組織制造傳播謠言等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中,自稱“全媒體記者”,多次在網上發布內容失實的帖文、散布虛假信息,涉嫌以輿論監督為名實施敲詐勒索、尋釁滋事的格祺偉等人,目前已經被湖南省衡陽市人民檢察院依法批準逮捕。警方初步掌握其犯罪線索200多起,已初步查證36起, 受害對象遍及全國十多個省市,涉案金額達數百萬元。 截至昨天,百度搜索“湖南貧困縣違規承包工程、賤賣土地”,還能找到大量結果。其中不少是來自重點新聞網站和門戶網站,署名“記者格祺偉”。而事實上,在這條消息的背后,是“假記者”格祺偉以“廣告宣傳費”的名義,向其中涉及的衡陽保豐建筑有限公司敲詐6萬元,公司老板質疑報道失實,但格祺偉說:“我在網上發正面報道沒人理會我,我報道這些負面新聞,大家立馬就會跟我聯系。” 民警:“保豐公司當時是花了多少錢呢?” 格祺偉:“六萬多塊錢。” 民警:“這筆廣告費是怎么來的呢?” 格祺偉:“發稿的當天晚上,他的公司老板,總經理就給我打電話,一個是解釋這個事情,二個就是問我現在在不在老家。我要他支持一下,他說好咯,后來就答應說搞個六萬塊錢宣傳。弄好以后,就把這個賬號發給他。” 事實上,這6萬元并沒有做任何正面宣傳。湖南衡陽警方調查顯示,2010年以來,格祺偉利用其在網絡上的影響力和在媒體圈的人脈關系,長期以記者身份,大量搜集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普通群眾的所謂負面信息,打著“輿論監督”的旗號,以在網上曝光、進行負面炒作為要挾或以幫助刪帖為名,大肆進行敲詐勒索犯罪活動,索取現金、貴重禮品等財物,金額動輒數萬、數十萬元。 據衡陽市公安局辦案民警莊愛斌介紹:“他通過網民或者媒體記者提供的線索,編寫相關的負面信息,以將在網上發布負面信息為由相要挾,向被害人發送短信或者打電話索取財物,如果被害人不理會,他就在網上散布負面信息,再以幫助被害人“刪帖”為名威脅、要挾被害人并索取財物。” 湖南遠見房地產開發集團的總經理周江森說,因為不愿意向格祺偉“花錢免災”,最近三年,格祺偉一共制造了36篇關于他和他公司負面消息的帖子,在互聯網上傳播。一些生意伙伴因此放棄跟他合作。 周江森:“在那段時間我們公司的房子一套都沒有賣掉。還有很多人排隊要求退房,我們焦頭爛額。為什么很多企業家被逼無奈要給一些宣傳費,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網絡論壇有一些輿論的導向在一段時間內是沒有正確的方向的。很多的網民也沒有時間去探尋事實的真相。聽這些大V、聽他們的水軍炒作。” 像周江森這樣不愿意對格祺偉妥協的人,只是少數。他說,格祺偉善于抓住并放大問題。 周江森:“些人就是這么厲害,抓住一點點用放大鏡無限放大。所以你今天不給他一筆宣傳費的話,那明天我打個比方,你那個工地如果有小小的什么不規范,他可以故意放大,又搞到網上去。三年來我是深受其害。” 今年5月,時任衡陽市雁峰區地稅局副局長張某某因為在初中畢業后就接班參加工作的歷史,也被格祺偉抓到“把柄”,開價20萬元。 據張某某的岳父劉先生介紹:“要我們單獨私下跟他見面,然后我代表我女婿去了。他見面的主要目的是敲詐勒索,開價20萬元。不但這次要這么大的金額,而且以后每年的逢年過節,還要去拜訪他、感謝他。我們沒有答應他,我說我女婿有什么問題要由組織上處理。” 劉先生注意到,格祺偉很謹慎,連討價還價,都是用手沾水在桌子上寫。 劉先生:“他的手段之高明,他并不用語言來表達。他用手點著水在桌子上畫:20啊、18啊、16啊,是這樣來表述。” 在一些事件中,格祺偉的直接訴求并不僅僅是金錢。警方調查顯示,格祺偉蓄意制造傳播衡陽市石鼓區政府請200多名黑社會成員強拆民居、長沙湘雅醫院出動80多名保安對死者家屬圍毆等謠言,故意煽動群眾的不滿情緒,嚴重詆毀當地黨委政府形象,擾亂當地社會秩序,影響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而這樣做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增加名氣、擴大影響,便于進一步牟取不正當利益。 2011年5月13號,格祺偉以“中國網湖南之聲全媒體記者”的身份發布消息說“湖南衡東交警打人遭千人圍堵,掀翻警車”。事實上,經過湖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和當地紀委調查,交警是正常執法,沒有打人。 據當事交警黃香云介紹:“做調查了,結論是沒有打人,這是第一。第二點呢,他夸大了事實,說“引起前千人圍觀”。” 記者:“事實上呢?” 黃香云:“只有幾十人。” 格祺偉發布的這條消息立即在互聯網上受到關注,僅在人民網就有107萬多次點擊。迫于所謂的輿論壓力,當地決定處理原本沒有過錯的交警,以平息事件。 當事交警黃香云介紹:“當天晚上,13號晚上,就喊著我們6個人,包括我們大隊長,一起到紀委去做工作,要處分我們。我當時就不同意。我肯定不能接受啦。我當時跟要處分我的領導吵起來了。” 黃香云說,他一直堅持到凌晨一兩點,才被說服。 黃香云:“就說你要顧大局,要平息這個事情,你個人要做出犧牲。在領導幾番做工作之下,我接受了這個處分意見。這個事情發生以后,我有幾天晚上根本睡不著覺,因為心里感到比較委屈。” 這件事也讓黃香云的同事們無法釋懷。 衡東縣交警大隊城關中隊民警劉任文說:“我們心里也覺得很冤、很苦、覺得很不值得。有一段時間,我們所有的民警情緒都很低落,不敢上路執法,更不敢大膽地執法。直到現在我們心里都還有陰影。” 格祺偉造謠敲詐的對象并不只在湖南本地。警方調查顯示,格祺偉還參與以犯罪嫌疑人、時任《現代消費導報》副社長張桓瑞為首的敲詐勒索犯罪團伙。他們內部分工明確,先安排線人運用錄音、密拍等非法調查類手段收集全國各地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負面信息,再由格祺偉打著《現代消費導報》網站“現代消費網”新聞中心副主任的頭銜非法從事“采訪報道”活動,觸角伸向浙江、河北、山西等地。憑借一篇“浙江余杭某局違規建辦公樓”的不實報道,他們就敲詐到“廣告宣傳費”20萬元。團伙成員樊莉娟介紹,只要跟他們合作,就可以幫助刪掉負面信息。 樊莉娟:“做成理事單位也好,做成合作單位也行。都會刪除的。” 民警:“都是通過哪種手段變成你們的合作單位呢?” 樊莉娟:“做廣告也可以,做理事也行。” 民警:“你覺得你的所作所為觸犯了哪些罪名了?” 樊莉娟:“涉嫌敲詐勒索。” 警方在格祺偉的住所發現一批用于作案的竊聽器材、偷拍設備、假記者證等物品,以及涉嫌敲詐勒索獲得的一批名貴香煙和收款票據27張,金額累計近百萬元。 衡陽市副市長、公安局長周學農介紹:“這么多年,格祺偉利用網絡平臺,造謠傳謠、敲詐勒索,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很多人生活在他的陰影下,敢怒不敢言。這種案子太多了,我們掌握的案子有幾百起,目前已經查明的有三十多起。” 記者在衡陽當地了解到,格祺偉還經常以掌握負面信息為由,威脅少數黨政部門負責人為他打招呼、批條子,謀求更大的非法經濟利益,甚至還試圖插手黨政機關人事調整等。在警方掌握線索的兩百多起案件中,絕大多數人都不敢報案。 周學農介紹:“他就是利用了我們法律的真空、網絡管理的這些漏洞、以及人民群眾息事寧人的心理。兩高司法解釋出臺以后,這就非常好了,我們公安機關就可以理直氣壯地,依法來管理。” 目前,格祺偉、張桓瑞等五人已經被批準逮捕。司法機關還在進一步開展工作。 周學農說:“抓了之后,整個用大家的話講,清靜多了、太平多了、安靜多了。很多群眾議論說,公安機關真正為群眾做了一件大好事。” 格祺偉生于1984年,原名周波,畢業于四川一所大學的新聞專業,曾經在多家報紙和網站實習或者臨時工作,但是并沒有新聞出版署核發的新聞記者證,以自由撰稿為生,在媒體圈內小有名氣,在多家微博的粉絲總數達到七十萬。 身處看守所內,格祺偉通過民警向網民表達懺悔:“我沒有更好地利用你們的信任,和自己的那種影響力,去做更多正面的東西,傳播一些正能量。反而利用自己這種影響力和知名度,用一些違法犯法的行為,去獲取自己一些利益。” 而說到妻子和兩歲的兒子,他流下眼淚:“我想看到我兒子,又不想他看到我,好矛盾。作為一個父親,我很失責。可能比我的父親還要差一些。能為他盡什么責任,不能!” 格祺偉總結自己的經歷,希望能夠警醒更多人:“盲目地追求轟動力和影響力,最后產生了一些極其不好的,甚至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給一些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包括給一些相關領導和一些其他人帶來一些嚴重后果。我希望自己現在這種反面典型,能夠喚醒更多的人對網絡秩序的一個尊重。如果網絡是一個很自由的平臺的話,我們應該按照一個什么游戲規則玩下去。這個游戲規則本身就是法律法規。經過這段時間在里面的一些反思也好,自己對自己行為的一些反省也好。我覺得自己想了很多,包括今天雙手戴了手銬。你感覺到這種手銬的沉重,就會明白,你要為曾經的那種“自由”,去承擔你現在沉重的后果。”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