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中日兩國締結和平友好條約,以法律形式為兩國確立了和平發展的大方向。35年后,因釣魚島爭議陷入冰點一年多的中日兩國關系仍難見起色。22日,在中日友協、全國友協舉辦的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5周年中日關系研討會上,百余位中日兩國友好人士為改善兩國關系建言。 “日中關系就像棒球比賽中途下大雨,只能中斷,但絕對不是終止。當前日中關系不是停止、凍結,而是暫時中斷。那么比賽中下雨了我們就去避雨,但雨停了照舊要比賽。”研討會上,前任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用這一比喻來說明當前的中日關系,表達扭轉當前兩國關系的迫切性。 當天,100多名來自中日政府、民間團體、學術機構的各界人士圍繞改善當前中日關系,加強民間交流等議題進行了討論。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李薇表示,中日關系要邁過當前這道坎,首先需要日方正視現實,承認釣魚島問題存在爭議,“當前中日關系要過一道坎兒,就是正視現實,承認釣魚島問題存在爭議,然后就此展開談判。據我了解,日本之所以堅持釣魚島不存在主權爭議,主要是擔心承認爭議可能導致日方再也沒有完全控制釣魚島的充分理由,在此狀況下,日本擔心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不能適用釣魚島。” 研討會上,日中友好協會理事長村岡久平表示,日本政府應該正視現實,并通過對話來切實改善中日關系,“我們政府所采取的在島嶼問題不存在爭議的主張,在國際上沒有說服力,對日中關系改善也沒有幫助。為了解決島嶼問題,兩國領導人應該舉行會談,在真誠的對話當中,發展新的日中關系。我們要找到避免危機的辦法,對島嶼問題我們要共同思考解決辦法,共同開發,使東海成為和平之海。” 中日兩國關系遇冷一年多來,兩國的民間交往和人文交流也受到干擾。研討會上,與會者的建議大都集中在“恢復民間交往”、“加強青年交流”上。 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唐家璇、率團來華的日本日中友好協會會長加藤纮一出席當晚舉行的研討會招待會并致辭。唐家璇強調,要在正視歷史和現實的基礎上,通過對話磋商妥善管控和解決當前兩國關系中的突出問題,推動兩國關系恢復正常。他同時希望兩國友好團體和各界人士繼承傳統,排除干擾,為實現中日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目標而努力。 (記者時冉、李陽) |
相關閱讀:
- [10-24] 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周年招待會在京舉行
- [08-13]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35周年 中方:條約值得雙方紀念遵循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