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聚焦財政科技資金使用
www.fjnet.cn?2013-10-23 19:46?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數萬億元投入換來了什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聚焦財政科技資金使用 新華網北京10月23日電(“新華視點”記者 羅沙 韓潔 顧瑞珍)7年2.42萬億元,研發投入占GDP達到1.98%——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日前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做關于國家財政科技資金分配與使用情況的報告時透露了這樣一組數字。他坦言,我國財政科技資金的分配和使用存在諸多問題。 一邊是數額巨大的科研投入和數不勝數的科研項目,一邊是不盡如人意的學術和技術創新成果。在投入產出的背后,究竟反映了哪些問題? 資金投入巨大,創新成果不顯 2013年度諾貝爾獎近日陸續公布,中國科學家再次榜上無名。而我國國家最高科技獎勵中代表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3年來已有9次空缺。 獎項空缺的背后,凸顯我國基礎研究的短板。 5%,是全國人大一份調研報告中標出的我國全社會基礎研究經費占科研總經費的比重。 與此對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姚建年提出了經合組織的最新數據:美國是18.97%,英國是11.29%,韓國是18.18%,日本是12.27%,俄羅斯是18.10%。可見,國外科研投入比例明顯較高。 “基礎研究是提升原創能力,實現可持續創新驅動的根本。”姚建年說,我們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遲萬春表示,如果將相當的精力投放到來錢快的項目上,沉下心來搞基礎研究的人數比例就會逐年下降。 我國科技論文數量很多,但是質量并不樂觀。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統計顯示,我國每篇國際科技論文被引用次數平均6.92次,而這一數據的世界平均值為10.69次。 合理使用經費,應該制定辦法 “吃喝拉撒睡,都能靠經費?!庇浾邚挠嘘P的審計報告中看到,科研經費“擴大用途”“擠占挪用”現象在一些單位司空見慣。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對科研經費“惡性問題”連說了兩個“憤怒”。 這些“惡性問題”是如何形成的? 全國人大代表陳愛林說,我國科研人員工資水平不高,“科技項目承擔單位為了提高人員待遇,就利用科研經費變相發補助。” “一方面,有的科研人員認為自己的勞動沒有得到合理報酬,對科研經費打起了主意。另一方面,有的單位對科研經費報銷監管不夠。”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劉澄說。 “在科學研究上,我們不能怕養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吳曉靈說,“在基礎學科和基礎研究上,國家財政要舍得花錢、舍得養人,讓潛心科研者的生活可以達到合理水平?!?/p>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楊震表示,對于科研項目結余經費收回制度應仔細斟酌?!耙粋€項目的錢有可能花不完,但為了不被收回于是想辦法花掉,反而不利于資金合理使用。我認為應該制定一個結余經費使用辦法?!?/p> 專家表示,應該加快深化科研領域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績效工資制度,真正體現科研人員的貢獻和實績。 體制機制滯后,亟待進行改革 “一個玉米項目,涉及科技機構就多達300多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烏日圖直言當前科技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多部門都有科技管理職能,縱橫交錯,重復交叉。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彭森在調研中發現,很多重大科研項目多頭申報,資金存在大量分散、重復和浪費現象?!坝械捻椖吭谵r業部拿到一筆錢,在科技部又拿到一筆錢,自然科學基金可能再拿到一筆錢。” “學者為‘要經費’爭搶課題,項目組為‘花經費’巧立名目,管理者則靠‘批經費’以權謀私……”科技部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元說,目前這種以課題組為中心的科研立項模式弊端明顯,亟待進行改革。 全國人大代表李霞說,現在一些高??蒲薪涃M主要靠教師拿項目。拿多少項目(經費)成了評價高校及科研人員的標準,對創新貢獻反而關注不夠?!坝纱嗽斐山處煱阎饕Ψ旁谒^的科研上,整天忙于寫論文、發論文、拿項目,在教學上用心不夠,助長了急功近利?!?/p> 她建議,進一步改革與完善科研經費投入機制,適當加大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公益行業的穩定性經費投入。 據分析,多頭的科技管理缺乏統籌協調,以及科技評價導向不夠合理,導致了科研人員忙于爭奪項目和經費,研發的產品也往往不能共享,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科技創新。 “現在的主要矛盾或許不再是資源不足的問題,而是體制機制如何讓現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比珖舜蟪N瘯瘑T蔡昉說,“擺在我們面前的,是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問題?!?/p>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3]中央財政累計對西部財政轉移支付8.5萬億元
- [ 10-23]河北邯鄲治理秸稈焚燒:以罰代管 罰款進個人賬戶
- [ 10-22]審計長:債務問題其實就是一個財政問題
- [ 10-21]河南一貧困縣豪華辦公樓扎堆 學校宿舍如“難民營”
- [ 10-21]分析稱深化財稅改革需建構科學合理央地財政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