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名著借閱率降低 “去經典化”閱讀惹憂慮
www.fjnet.cn?2013-10-25 07:02? 上官云?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中新網10月25日電(上官云) 近日,據媒體報道,湖北省省圖書館新館去年12月8日開放至今,文獻借閱排行榜無一經典名著上榜,讀者更愛“快餐文學”。 其實,名著閱讀率降低不只是體現在圖書借閱率上,“書店名著打折銷售”、“《紅樓夢》列‘死活讀不下去’圖書榜首位”等消息也一直出現的大家的視野中,雖然原因眾說紛紜,但不容置疑的是,閱讀“去經典化”的現象在當今社會已經愈發明顯,這也引起了公眾深深地憂慮。 “經典閱讀”的遠離:名著借閱率下降 據悉,圖書館名著借閱率降低并非僅僅出現在湖北省。中新網記者此前在走訪蘭州多所高校圖書館時發現,成排的經典名著上落著稀薄的灰塵。一高校圖書館管理員告訴記者,現今“90后”大學生借閱圖書,尤其是經典圖書的概率逐年下降。 圖書館經典名著借閱率下降僅是閱讀“去經典化”表現的一個方面。此前,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組織的一個“死活讀不下去排行榜”調查在網絡走紅,該調查對近 3000名讀者的意見進行統計之后,得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結論:《紅樓夢》高居該榜榜首,是讀者們吐槽最多的”讀不下去”的書。不僅如此,在這份榜單前10名中,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盡數在列,此外還有《百年孤獨》、《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瓦爾登湖》等外國名著。 對此,有專家指出,讀名著不只是讀書。名著所關懷和弘揚的,是具有永恒性的東西。而現在電子閱讀的興起、閱讀方式的多樣化、“快閱讀”“淺閱讀”甚至是讀圖之類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公眾閱讀“去經典化”的傾向愈來愈明顯,傳統名著的地位在逐年下降。 名著地位“式微”惹爭議 莫言建議多讀經典作品 面對公眾閱讀“去經典化”的現象,不少網友的態度顯得比較樂觀,他們認為,閱讀本身就有娛樂功能,在今天這樣一個娛樂發達的時代,有人愿以閱讀作為消遣就已經不錯了。 與之相對的聲音則指出,經典閱讀的意義不僅在于讀幾本名著,而是事關文化傳承的歷史責任,是一件必須嚴肅對待的事情。如果今天的人們拒絕閱讀經典,無異于斬斷了歷史傳承。 也有學者認為,一些名著與當代讀者的“隔膜”同樣值得關注。比如《西游記》,以今天的標準來看,敘事手法單調,情節營造重復,對信息獲取渠道多元化的作者來說,顯然缺少吸引力。《水滸傳》和《三國演義》所傳達的某些價值觀,帶有明顯的文化局限性,很難引起今天讀者的共鳴。 對于現在的青年過于追求快餐式閱讀、不注重中國傳統經典閱讀的現象,著名作家莫言并不贊同。他此前曾表示,中國的傳統文化里面包含了很多豐富的幻想成分,比如《封神演義》里面的千里眼、順風耳、天聽、地聽,在現代科學里面都可以找到對應的東西,這些作品可以開拓想象力和眼界。中學生可以讀一些經典作品,包括《紅樓夢》《三國演義》,還有西方的經典作品。 提升“經典閱讀”地位應給予一定閱讀引導 在當代,如何發揮經典著作的作用一直是一個熱議話題。日前,在文學報社和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共同主辦的“人文精神再討論”專家論壇上,山東省作協主席、作家張煒表示,閱讀經典作品其實是人類進行的一種自我教育,它關乎人的內在成長和完善。經典文學作品更加顯示了固有的審美強度和道德價值的深刻性,為我們在困乏的時代提供慰藉,在充裕的時代提供激勵。 有專家對此觀點表示贊同。他說,真正的經典作品應葆有生命力,不能僅是一種文化記憶,應當采取當代富有生命力的形式傳承下去,實現永恒和不朽。這就需要按照時代的已經變化了的精神、心理、人情風俗來理解經典。 也有學者表示,學校或家庭應對公眾尤其是青少年閱讀經典應給予一定的引導。雖然經典作品的文學魅力不可否認,但由于時代的隔膜,青少年閱讀經典通常都是有困難的,包括在語言形式方面以及內容理解方面的困難。因此,需引導青少年了解經典的文化背景。比如讀《尤利西斯》,就需要了解歐洲近代文學史,知道何謂意識流。所以,經典閱讀最好有導讀,掌握某些必要的背景知識和閱讀方法。另外,青少年讀者在閱讀名著時也應盡量選擇感興趣的作品,避免隨意抓到某個經典就讀,最后卻讀不下去。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