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屏亞:轉基因作物能增產是騙人的!
www.fjnet.cn?2013-10-25 22:33?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跨國種業公司順利地完成中國了本土化布陣,其最終的目的是讓中國的土地種滿轉基因種子。 五是推動轉基因滲透到產業中去。由于上述鏈條,我們國內2011年發布了全國種子發展的意見,以及落實這個意見的規劃,這個規劃有三個地方把培育轉基因品種的商業化寫了進去。它的重點任務是加強生物技術理論方面的研究,培育轉基因品種,十年當中培育若干,其中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麥,其他作物一帶而過。這個規劃沒有廣泛征求社會意見,就是以農業部科教司一些人為主搞的。現在每年都要下達項目。最近在進行的一個措施就是支持種子企業發展生物育種,5個億,全國最后申報的種子公司41家,明確規定要是生物育種培育轉基因品種,而且建立生物技術研究室。這41家當中多的獲得1200萬,少的獲得600萬,這都是有名單的。而且如果說到今年把這1200萬花完了,滾動再給1200萬,這樣滾動三次。這就是穩步的在滲透,不僅是科研單位,中國的主要的水稻為主的企業都進去了。 這五項我們就可以知道跨國公司進來以后穩步地發展。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第一是有錢,都知道這十年當中由張啟發帶頭的十位專家給原國務院負責人的一封信很起作用,240個億就下來了。生物育種比常規育種要多出十倍上百倍的資金,有錢就好辦,就能拉攏一部分人。農業部科教司有錢有權。農業部其他部門對這個問題幾乎不發言,就是農業部的科教司以及農安會這是直接跟上邊聯系的,下邊的基礎是建立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還有作物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以前兩個為主。我是作物科學研究所的,我們所2005年還沒有研究轉基因的。等到這一批錢下來以后,轉基因水稻成為主持單位,玉米、大豆、稻谷都分配下來。所以現在形成了一個基礎,中國農科院是轉基因研究的基地。他們有個目標,這個目標是什么?就是集中搞水稻,只要進入中國水稻,孟山都就掌握了全世界的水稻。綱領就是去年和今年有人在談的中國有十三億人,如果要解決糧食問題必須要搞轉基因。所以他的目標跟綱領是非常明確的。 為什么科研單位站出來的人不多呢?不是不多,而是不愿意站出來,我如果在位的話我也不說,因為大批的錢都在我這兒呢。 轉基因有兩個軟肋,第一個就是所謂“增產”。報紙上老在說轉基因能增產、能高產,這是最能唬人的。事實上轉基因不增產,更談不上高產。它最重要的宣傳目標所謂“解決十三億人的糧食問題”完全是虛假的。有一次在農科院召集的會上,全部轉基因專家在坐,我提出一個問題,你們能不能搞一個增產基因,沒有人回答我這個問題。所以轉基因高產是一個虛假的宣傳。迄今為止,全世界沒有任何一項轉基因作物是增產的,沒有任何報道。 第二個軟肋就是所謂“抗蟲基因”。這也是騙人的。實際上孟山都就兩個基因,這是專利性很強的。比方說棉花,99年棉蟲很厲害,用了孟山都的抗蟲基因以后,一個是抗蟲了,但是不只一個蟲啊,其他蟲來了還得打藥。水稻有六七種蟲子,玉米也有六七種蟲子,所以你只轉一個基因,這個蟲沒了另外一個蟲可能又來了,各個地方每年都不一樣的,所以它是解決不了生產上用農藥的問題。 了解了這兩個軟肋,剛才說的問題實際是不攻自破,現在實際上是孟山都控制了美國的一些官員。有人說美國用了轉基因,玉米、大豆都比咱們產量高,不能這么說,美國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中國實際產量并不低,我們現在黃淮海地區種了小麥種玉米,玉米一茬我們比不上他,但是加上小麥我們比他產量高。所以如果用那個理論掩蓋,說他們就比我們高,那是虛夸的。 到九十年代現代生物技術發展以后,我的評價是轉基因可以定位各種作物的基因圖、可以分子標記,這樣跟常規技術結合起來就能加快常規育種,它不是一種方法,而是我們常規育種的輔助技術。如果常規技術再加上它就增加了預見性、增加了成功的幾率。這是我很明確地提出來的。林敏說轉基因是長槍大炮,常規技術是大刀長矛,我當時批評他說你不是干這玩意的,應該學習農業基礎知識。 轉基因這個玩意百年以后會出現什么問題,這個問題是爭論最大的問題。但是沒有誰做長期的穩定的十年八年的研究,也沒有實驗。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在社會上把錢弄到基層,轉基因幾乎把中國主要企業都弄進去了。再過十年下來,恐怕各主要研究單位以至各主要企業可能都有這個傾向。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5]我國有5大類17種轉基因生物在市場銷售 如何判別
- [ 10-25]專家:我國有5大類17種轉基因生物在市場銷售
- [ 10-24]“豬堅強”試吃轉基因?
- [ 10-24]傳崔永元已離職央視 赴美國調查轉基因(圖)
- [ 10-24]崔永元赴美國調查“轉基因”食品安全政策
- [ 10-23]農業專家:國家從未放開過轉基因水稻的種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