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潛艇屢遭外國偵查 官兵興奮“免費陪練”
www.fjnet.cn?2013-10-29 06:40?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這是一個在特殊環境、經受特殊考驗、執行特殊任務、作出特殊貢獻的英雄群體。 四十二年如一日工作在高溫、高濕、高噪聲的環境中,白天看不見太陽,晚上看不到月亮和星星,難以呼吸到新鮮空氣;平均年齡不到40歲,然而他們的軍功章卻能鋪滿一條百米跑道,研發的成果令中科院院士贊賞不已。 他們,就是被譽為“藍鯨守護神”的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官兵。 他們在馭鯨蹈海中,練就一身本領。基地政委厲延明說:“核潛艇是國家戰略部隊,是國家安全的盾牌,平時不惜力、戰時不惜命,有一股敢于拼命的勁頭,集一身壓倒一切的膽氣,才能稱之為一支合格的、人民信得過的‘撒手锏’部隊!” 精武標兵 大洋角力考驗官兵智慧 某天,基地“水下先鋒艇”連續奮戰幾個晝夜,順利完成了攻防作戰、突破和布雷等多個考核項目。就在潛艇開始返航時,“叮……”刺耳的戰斗警報突然響起。“波紋管爆裂!大量蒸汽泄漏!”艇長吳昌弟話音剛落,全艇官兵睜著布滿血絲的雙眼迅速沖向戰位。“潛艇緊急上浮……”隨著一串口令相繼傳出,一場沒有預先號令的損管操演,讓官兵經受了一次突然襲擊的洗禮。 “類似這樣的演練,在我們這里經常上演,次次驚心動魄!”基地參謀長于正強說,“訓練場上出人意料越多,未來戰場上意想不到的就越少。” 核潛艇一進入大洋,時常有外軍飛機和艦艇來偵察,每當這時,官兵們格外興奮,“我們不用花一分錢組織,就有人來當陪練!” 與“免費陪練”大洋斗法,是一場場真刀真槍的實戰。對手在哪里、什么航向、何時會來、如何偵察……官兵們全然不知。偵察與反偵察,跟蹤與反跟蹤……一次次驚心動魄的大洋角力,讓官兵們的腦袋越練越靈。 雷達兵穆美田,就是這樣靈光的兵!那一年,核潛艇在某海域執行任務。穆美田全神貫注地盯著雷達顯示屏。突然,一個細小信號在眼前一閃而過,頃刻消失得無影無蹤。但是,這瞬間的一閃,卻在穆美田腦海留下印記,他意識到這不是我軍戰機。抓起話筒,穆美田堅定地報告:“左舷×度,疑似某國反潛飛機!”“緊急下潛!”艇長緊急下令。8分鐘后,敵機果然展開了拉網式立體反潛搜索,結果無功而返!穆美田也因此受到上級表彰,并榮立二等功。 水手長陳清峰從一名普通水兵成長為艦隊“精武標兵”只用了兩年時間。那是一次不同尋常的遠航,潛艇在水下突遇風浪旋涌,陳清峰處變不驚,手握舵輪,牢牢地控制著潛艇的深度與平衡。危急時刻升降舵又突然失靈。陳清峰當即打開應急裝置,迅速控制住了潛艇的失衡狀態,兩分鐘即化險為夷。 科技達人 10年攻關建成故障監測診斷體系 核潛艇內各類設備數千臺,儀器儀表上萬件,指示燈數千個,大小閥門好幾千,宛如一座水下科技城堡。機電官兵,憑著對它們的熟悉和了解,在“科技城堡”里上演著一幕幕的“中國海軍達人秀”。 高級士官苑廣成是一名電工專業的士兵專家,曾兩次榮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 船用電纜故障檢測和定位,在國內乃至世界一直是個難題。苑廣成結合20多年的艇電、岸電經驗,上千次在各種惡劣環境里實驗、調試,有時為解決一個課題,他連續10天不離機艙。成功屬于肯付出的人,苑廣成研制出了某故障檢測設備,為潛艇電力系統的通暢又立了一功。 創新,就像摸著石頭過河,不摔幾個跟頭就找不到“北”。 某監測室主任吳水海不怕摔跟頭。為了建立起潛艇故障監測診斷體系,他帶領骨干隊伍不分晝夜采集了機械、溫度、油液等方面的各種物理化學信息,光存儲信息用的設備就裝了滿滿兩大柜子。為了攻克這一難題,吳水海和課題組成員經過近10年的艱辛努力,潛艇故障監測診斷體系終于建立起來。這一成果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裝備的完好率。 潛艇上許多機電設備不可拆卸,艇員的實操訓練遇到了難題。取得10多項發明革新成果的機電長吳占杰,帶領官兵又走上了創新之路。2011年初,吳占杰帶領技術骨干,用8個月時間連續攻克讀圖建模、動態鏈接、配音剪輯等諸多技術難題,研制出模擬訓練平臺,大大縮短了人與裝備的磨合周期。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8]中國核潛艇部隊42年創多項紀錄 初具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
- [ 08-23]中國核潛艇曾向美軍開放 潛射導彈試驗曾震驚世界
- [ 07-25]美媒稱中國核潛艇將戰備巡邏 配反衛星導彈
- [ 07-25]美媒猜測中國核潛艇明年戰備巡邏
- [ 12-21]“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