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31日電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于11月9日開幕,境外華文媒體高度關注。分析指出,在新的歷史階段,在“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更難”的時代里,來自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可想而知,但外界不應低估中國高層推動改革與開放的力度和決心。 《歐洲時報》31日社論說,自習李主政以來,有關改革的呼聲空前高漲。習近平給中國民眾勾勒出的“中國夢”,實現這個中國夢,需要全面深化的改革以及具體方向和方案。 社論說,中共在十八大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其后,以反腐、節約、整風為核心的“習近平政治學”,和以調結構、促改革、城鎮化為重點的“李克強經濟學”,互相呼應,政治與經濟制度改革齊頭并進。 社論指,本輪改革的重要議題包括減少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在一些戰略產業中打破壟斷,允許私營機構參與競爭等。無疑這可能動了部分利益集團的“奶酪”,遇到不小阻力,這就需要中國執政者以智慧與勇氣來化解。當下,改革不但行進至快車道,更是單行道,需要殺出一條血路。 香港《明報》指出,無論是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或10月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甚至是其他公開場合與官方活動,習近平與李克強都已經解釋了他們的改革思路及以面對阻礙的態度。 習近平在APEC致辭時稱,三中全會的改革基調已經定出,就是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改革,并消除讓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障礙。骨頭難啃仍要啃,加快開放便是深化改革的助力。 李克強9月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便表明加快開放是深化改革的助推器,而金融、行業等多方面的市場化開放,正是推進其改革思路的重要手段。 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中國已經歷數次大規模改革,無論如何,這些轉變都是巨大且充滿障礙的,中國領導層能夠在保持政治結構和社會穩定的前提下實現這些變革,是外界很難理解和預計的。事實上,無論是海外還是一些內部的聲音,都多次低估了中國高層推動改革與開放的力度和決心。 《聯合早報》指出,如今中國發展遇到新瓶頸,高層要突破這些瓶頸也確實有很多阻力。作為展示習近平、李克強等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改革決心和路線圖的窗口,十八屆三中全會肯定會對一些老大難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思路。文章指出,這次改革主要任務是如何“切蛋糕”和重新分配利益。 臺灣《聯合報》指出,大陸改革有多個“六”,其中有“六個進一步”。具體來說,包括進一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和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進一步增強社會發展活力,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提高中共黨的領導水平。 第二叫“六”大改革。這次全會,接受“全面改革”的提法,未來的改革,也叫“全面深化改革”。而這“全面改革”,還是由六大部分組成,即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五個體制的改革,加一個中共黨內的建設制度的改革。 臺灣《旺報》指出,關于本次全會“全面改革”的提法雖然不時出現,但被抬至如此高的地位,還是罕見的。面對新時代的需要,這一波全新啟動的大陸全面改革,其目標應該是打造一個既柔且巧的新體制,讓包容、多元、創新、彈性,成為主流價值與實踐目標,而這也將是中共新一代領導集體自信與智慧的展現。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