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人員故事三則:閱盡人生博弈 領教外事寒苦
www.fjnet.cn?2013-11-03 15:24? 張毓強?來源:新華國際 我來說兩句
導語:不知是何時,外交官成為令人艷羨的美好的職業。被媒體與社會呈現于聚光燈下的,鮮花、香檳、國酒、宴會、水晶燈……外向的特性,交流與碰撞,國家的后備與支撐,卻也成為這種職業的修養方向與素質特征要求。很大程度上,外交官是國際關系歷史的書寫者。在這個職業中,很多人是世界巨變的親歷者,并可能在某種機緣巧合的時機,影響著世界。理解這個職業,我們需要穿越歷史,在塵埃與歷史的碎片中探尋這一職業榮耀背后的甘苦以及何以得以獲得如此甘苦的機遇。 中國有古話,“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人類社會早期的外交官首要素養大概是足夠的膽量和赴死的決心。公元 1455年,米蘭公爵在熱那亞建立使團,外交官成為一種固定的職業。然而,此后的世界其實一直在戰爭的陰霾中不能自已。1640年,歐洲的韋斯特法里亞條約規定了現代民族國家作為國際關系主要行為體,外交官更是作為一種職業興盛起來。在不成熟的國際關系中,戰爭的頻發和國家間關系的驟變隨時可能發生。信息傳遞手段的落后,使得信息無法及時到達,外交官很容易成為仇恨的首要報復對象,甚至可能淪為囚徒。這種情況,持續幾百年知道上個世紀的60年代,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之后,人類在冷戰的烏云下,仍然不寒而栗。在維也納,一個與外交官職業同樣歷史悠久和飽經滄桑的城市,人們訂立了如下約定: “鑒于各國人民自古即已確認外交代表之地位,察及聯合國憲章之宗旨及原則中有各國主權平等、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以及促進國際間友好關系等項,深信關于外交往來,特權及豁免之國際公約當能有助于各國間友好關系之發展--此項關系對于各國憲政及社會制度之差異,在所不問,確認此等特權與豁免之目的不在于給與個人以利益而在于確保代表國家之使館能有效執行職務。重申凡未經本公約明文規定之問題應繼續適用國際習慣法之規例,議定條款如下……” 實際上,直到現在,國家之間的敵對狀態仍然是影響外交官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上個世紀70年代,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事件。我國第一批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的工作人員隨后到達紐約。之后不久,年輕的外交官王錫昌即因喝了含有純尼古丁的水而不幸離世。直到今日,這仍然是一個懸案,命在一線始終是外交官背后的隱憂。1999年5月8日,也是一個讓人痛苦的日子。那一天,中國駐前南斯拉夫聯盟使館遭到美國三枚精確制導炸彈的轟炸……有外交官生命垂危。 任何文章的篇幅都無法承載歷史的興奮或者憂傷。但,自古至今,外交官一直并將繼續是需要以生命作為承諾的一個職業。如果一定要問這種承諾的期限,可能是在這一職業消失的那一天。 以人性作為根本 隱忍的小歐 我只所以相信小歐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是因為對朋友的厚道和對妻兒的愛。十幾年前,我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學生,他靠著去飛機場幫助旅行社接團有了收入,于是我就經常去他那里蹭吃蹭住,從來不交一分錢的伙食,甚至臨走時,總要順手“牽”走他的一些心愛之物,比如新的襯衫之類。現在想來,自己著實是不厚道的。十幾年走過來,他已經成為一名資深的外交官,偶爾談起當時的生活,我問他,當時有沒有過抱怨?他坦誠,有過,但是“殺你的心都有,但是忍住了!” 在他駐外的第三年,我有幸成為他剛剛出生的女兒的義父。他在此后一年離任回國時,我終于見到這個硬漢第一次落淚。當時的場景是我和他坐在兩個不同的沙發上,對面是他的妻子和女兒,妻子說,爸爸回來了,去找爸爸。女兒竟然蹣跚著向我走來,這個時候,我微笑轉頭。徒然間,見他的淚水在眼眶里轉來轉去。這一場景的結果是,他以后的所有任期都要和妻子女兒在一起,這樣的親情和愛,總是讓我動容。 現在,小歐實際上已經變成老歐,美麗端莊以及和他同樣善良有愛心的女兒也已經上了小學。老歐也有了一定的級別。我相信,他一定會在外交官的路上做的更好。因為記得一次跟他論討過他的職業,他告訴我,其實人性深處的很多東西,比如善良,會讓你去抗拒冷漠,抵抗消極,會讓你在失望透頂的時候追逐希望。這些善良和希望會延伸到你對同胞的服務中,對職業的忠誠之中。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07]一名德國外交人員在也門遇襲身亡
- [ 08-09]美國撤離駐巴基斯坦拉合爾領事館外交人員(圖)
- [ 08-07]美英已將駐也門外交人員撤走 擔心發生恐怖襲擊
- [ 04-07]英國稱目前暫無從朝鮮撤離外交人員需求
- [ 03-08]安理會通過制裁朝鮮決議 首次制裁外交人員及金融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