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治傷痛:玉樹震區心理援助工作任重道遠
www.fjnet.cn?2013-11-03 21:09? 吳光于?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今日關注·玉樹重建竣工)醫治傷痛:玉樹震區心理援助工作任重道遠 新華網青海玉樹11月3日電(記者 吳光于)18歲的藏族女孩俄桑忠瑪揮舞著手中的哈達,在陽光中笑得很燦爛。 3日,她的家鄉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迎來地震災后重建的全面收官。然而,對于這個高三的學生來說,3年前的傷痛依然揮之不去。 2010年“4·14”地震中,她的哥哥被坍塌的房梁軋斷了腿,至今身體內的鋼板還未取出。回憶那個黑色的清晨,俄桑忠瑪依然心有余悸。突如其來的強震使當時剛剛開始上早自習的同學亂作一團,在劇烈的搖晃中,她和同學們哭著跑到了樓下。 “發生地震后最初的那些天,是人生中最昏暗的日子,每一天都在聽聞親戚、朋友受傷甚至遇難的消息,常常一個人哭。”她說。災難過去了3年多,俄桑忠瑪的心情依然沒有平復,“每次有余震發生,即使是輕微的顫動心里都害怕得要命,如果是夜里有搖晃,那一晚肯定睡不著。”她說。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祝卓宏說,每一次重大災害后,精神疾患的發病率一般超過10%。而因災難產生的壓力,因人而異,有的會持續幾年甚至更長。 青海省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主任馬顯明告訴記者,玉樹發生地震后,青海省成立了災后心理救援領導小組,結合當地實際,積極開展心理援助工作和精神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截至目前,心理援助工作的受益人數達20萬人。 他介紹說,地震前玉樹州的精神衛生和心理服務資源幾乎為零,目前資源依然極度短缺。 他表示,3年多的重建中,玉樹的各級干部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既是災難的經歷者,又是重建者,是目前心理干預的重點目標人群,青少年也需要長期持續的關注。 “從3年的實踐來看,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大是開展工作的最大困難。”馬顯明說,“將來我們要將心理和精神衛生知識納入當地基層醫療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務人員的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尤其要充實當地藏族醫務人員的在職教育內容,才能持續開展災后心理重建工作。”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23]玉樹雜多災后三年重建收官 高海拔草原現新城
- [ 08-30]20萬人受益 玉樹災后心理援助圓滿收官
- [ 08-07]六上高原,寶馬“玉樹關愛”不斷延續
- [ 08-01]莫少聰重回“第二故鄉”玉樹 連續三年捐贈物資
- [ 07-29]9名青海玉樹受資助學子訪浙 感恩僑界助圓大學夢
- [ 05-10]青海玉樹災后重建項目檢查 230條問題需整改
- [ 05-10]玉樹近百億元捐贈資金全部對接至重建項目
- [ 04-25]"救32人搜救犬犧牲"被指烏龍消息 多次災難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