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次第展開 順應市場兼顧民生
www.fjnet.cn?2013-11-05 06:39? 朱劍紅?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是今年價格改革工作的重頭戲。改革既要理順長期扭曲的價格體系、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也要考慮社會的承受力 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宣布成品油降價。這已是今年以來第十二次調整。綜觀各方對調價的反應,無論媒體還是市場,都是一次比一次淡定。 成品油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是今年我國價格改革工作的重頭戲。成品油價格改革關系國計民生,緣何市場如此波瀾不興? 成品油價格改革堅持市場取向 我國的石油依存度,已從2000年的30.2%上升至2012年的57.8%。我國石油利用效率低,浪費現象嚴重,我國單位GDP石油消耗和機動車每百公里油耗都明顯高于發達國家水平。隨著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機動車耗油量急劇增加、機動車尾氣污染日益嚴重。為了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建立合理的資源性產品價格機制,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費。 2008年底,我國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出臺,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確立,基本理順了成品油價格關系。但與此同時,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不足之處也屢遭“吐槽”,例如,由于調價周期過長,時常出現國際國內油價變動不同步,甚至反向而動的尷尬情況。 開弓沒有回頭箭,十八大以來,成品油價格改革沿著市場化的方向繼續推進。今年3月,國家出臺了成品油價格機制完善方案,將調價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4%的調價幅度限制,調整掛靠油種。方案實施后,成品油調價頻率加快,調價時間節點透明度增強,國內油價能夠更加靈敏地反映國際市場油價變化,這也正是市場對油價調整越來越淡定的原因。 專家分析認為,此次改革進一步避免了經營者無風險套利行為,大大遏制市場投機,有利于進一步規范成品油市場秩序,向市場化方向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