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從中央到地方反腐提速 不再只依靠查大案
2013-11-05 06:46:09?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十八大之后,中央頻出反腐重拳,打老虎抓鐵有痕,多名高官落馬。制度建設方面不斷推出新舉措,明確提出要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新一屆領導集體成立這一年,讓社會看到中央反腐敗的決心、膽略和誠意,“抓大不放小,治標促治本”,反腐新格局漸漸成型。 京華時報記者陳蕎 □問計 王岐山不準念稿要求與會者“放開講” 2012年11月30日,星期五。 周淑真早早就從家里出發,8點10分到了中紀委。作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周淑真受邀參加中紀委的一個座談會,而邀請她的,正是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 同周淑真一起參會的,還有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等8位學者。中紀委旨在通過座談會,向專家學者征集反腐方面的意見建議。 與會學者們后來向媒體描述會上情景時,好幾個人用了“吃驚”、“很不一樣”等詞語。按慣例,此類座談會應是中紀委副書記主持,但這次會上,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直接主持。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是,王岐山不準念稿,要求大家“放開講”,“深刻思考”。 8位學者從各自專業的角度,從法律、政治、管理、經濟、哲學等方面,談到了對反腐倡廉的認識,并提了諸多建議。 周淑真感覺會議的氣氛非常熱烈、融洽,“感覺不到往次座談會的等級制約感,而且大家有很多互動,包括眼神的互動”。 周淑真認為這次的座談會效率很高,直奔主題,啟發了大家的思考,“如果以后形成這樣的會風,我們的形式主義的東西、我們的官僚主義的東西就會有很大改觀。” 這場座談會,在專家們看來,正是中央反腐決心的一種體現。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表示,這場座談會讓他感受到,“中央對十八大以后反腐倡廉有一些新的思路,要出臺一些新的舉措。” 2000年以來,中紀委幾乎每年都會邀請數十名專家參加座談會,這也是每次黨代會后中紀委的重要節點式會議。參會學者從過去的以刑訴專家、刑法專家、黨建專家為主,漸漸擴展至行政法、經濟學和國際關系領域,他們從各個方面給反腐工作獻計。 但此次王岐山親自主持的座談會,距離王岐山就任中紀委書記一職,剛過半個月。 “剛上任就開學者專家座談會,說明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反腐有更大的緊迫感。”姜明安認為,中央希望盡快采取有效措施和行動把腐敗的囂張勢頭扼制住,給廣大人民以信心。 □形勢 5年來日均查辦近百人 早在十八大期間,社會各界就已經感受到了中央反腐的緊迫感。 反腐問題有多緊迫?今年10月22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時隔24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代表最高人民檢察院,報告2008年以來反貪污賄賂工作情況。 報告顯示,2008年1月至今年8月,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犯罪案件151350件198781人,提起公訴167514人,5年來查處行賄犯罪人數同比上升60.4%。 新華社報道稱,依據上述報告數據測算,我國每天就有近百人涉嫌貪腐被查。 2011年4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賀國強在中央黨校所作專題報告中曾指出,對于當前的反腐倡廉形勢,社會上存在一些不同認識,既有人過高估計成績,存在盲目樂觀傾向;也有人過分夸大腐敗問題的嚴重程度,存在悲觀失望情緒。 就在這一年,“鐵老大”——原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劉志軍的落馬,對于反腐而言,可謂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2012年,劉志軍落馬尚未脫離輿論和公眾視線,薄熙來嚴重違紀的消息再次傳來。 同年11月15日,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高調談反腐,指出“一些黨員干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打鐵還需自身硬”。 兩天之后,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更是再次表態,“物必先腐,而后蟲生”,“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 “中央傳達了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強烈信號。”有媒體報道稱,腐敗被提升到可導致“亡黨亡國”的政治制高點,中國的反腐敗工作也必將經歷一次全新的洗禮。 中央黨校教授秦剛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習總書記說反腐是涉及到亡黨亡國的問題,那么就不可能一時表表態就完了,“肯定會有一套措施,并不斷地建立起相應的制度來”。 |
相關閱讀:
- [ 11-04]對網絡反腐“轉正”后的幾個期待
- [ 11-04]英報:高爾夫球場或成中共反腐“新陣地”
- [ 11-04]孤膽英雄撐不起反腐“大廈”
- [ 11-01]步入深水區反腐再加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