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治霾 攻堅戰恐演變為持久戰
www.fjnet.cn?2013-11-06 07:11? 郭力方?來源:中國證券報 我來說兩句
資金尷尬 融資渠道不暢 亟待多方合力 在這場高調打響的霧霾“攻堅戰”中,各地面臨的最迫在眉睫的問題,是各地治霾的巨額資金該從哪里來。政策畫出的萬億“蛋糕”雖讓市場垂涎,但對于投資者而言,須看準時機再下手。 環保部相關人士此前明確表示,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未來5年的投資需求將達1.75萬億元。在環保行業已成為炙手可熱的投資板塊的當下,這一誘人的“蛋糕”著實吊足了市場“胃口”。因此,今年以來每逢霧霾天氣抬頭,二級市場上的大氣污染治理概念股就會持續“飄紅”。 但不得不潑的冷水是,盡管“蛋糕”誘人,什么時候能做好,又有誰能率先嘗到第一口美味?尚是未知數。因為可能存在的巨大資金缺口,不免影響到人們的信心。 目前,在京津冀各地落實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相繼出臺的同時,除北京高調宣稱其未來5年治理霧霾的政府投入將達2000億到3000億元外,其他省市均未有明確表態。而記者采訪多位專家得到的大概說法是:如果全面達到各地方案中擬定的目標,其投資需求都將不比北京少。 在政策制定方的設想中,解決治霾的資金需求將來自污染企業、社會及民間資本、銀行、地方及中央財政等多方面。但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在目前環保行業發展的大環境下,并非各個融資渠道均暢通無阻。 國內的環保行業具有很強的公用事業性質,慣例是污染企業每月上繳一筆排污費,具體的治理工作由政府“包辦”。盡管近兩年來眾多地方政府因為財力有限開始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其中,但在環保并未充分產業化的當下,由于體制機制還未健全,未能清晰看到其投資產出效益的民間資本并未抱有充分熱情。 唐山一家中型鋼企負責人就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鋼鐵企業普遍處于盈虧平衡點上,其他的諸如水泥、化工等行業情況也差不多,每投入一分錢搞環保,企業就多一分錢虧損。“誰心里都明白,治污減排已經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問題是我們每年繳納的各種稅費一分不少,現在碰上年景不好,為什么就不能從政府那適當拿點補貼來把事情切實做好?”他說。 對于污染企業的嗷嗷待“補”心理,燕山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宋來洲對記者表示,這是當前京津冀地區“兩高”(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的普遍心理,在這種心理支撐下,除非《大氣污染防治法》及時出臺,能從法律上明確企業的治污責任,形成強力約束,才能倒逼企業的積極主動性。 宋來洲表示,就目前整體情況來看,治理霧霾的資金仍將以地方政府投入為主,但這種局面顯然將大大考驗地方財政的承壓能力。記者通過梳理京津冀各地近幾年財政支出預算“賬簿”,發現其中均未顯示具體針對大氣污染防治的專項支出,而多是位于節能環保支出分項中,規模均為數十億元左右。即便是最具實力的北京,其2013年安排的PM2.5監測及相關治理項目的支出也僅為20.6億元。相較于數千億元的政府投資需求,可謂微乎其微。 在王躍思看來,解決霧霾治理資金的缺口問題并沒那么難。他的建議是,可以效仿國內水利建設的投資模式,在中央統一主導下,京津冀地區每年從GDP收入或土地出讓金收益中計提一定比例,用作治理霧霾專項資金,這一規模可達數百億元。其中再提出一定比例由中央統籌,統籌資金重點向污染任務重、財力相對有限的省市傾斜。 宋來洲則認為,霧霾治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僅憑政府投入還是孤掌難鳴。他建議,治理霧霾的企業主體責任仍須強化,政府應創設讓企業積極參與治污的制度環境,例如財政資金對企業治污可以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同時政府主導成立區域性的排污權交易中心,讓減排得力的企業可以通過轉讓自己多余的排污指標來獲得治污收益。而政府有限的財力則應集中于與民生相關的污染源治理上。 有限的財力對應的就是有限的市場空間,這可能意味著政策方正在醞釀的逾萬億元霧霾治理“大蛋糕”,并不會以急火猛攻的方式和盤托出,更多的則是“文火慢烹”。既然如此,時下市場投資者普遍關心的是,哪些細分板塊會受益于政策而率先成熟起來? 券商分析師提醒投資者,由于當前治理霧霾的投資有限,且存在地區不均衡問題,因此須注意各地治理政策的發力點,這些點也最有可能率先釋放市場空間。 廣證恒生證券研究員對記者分析,實施細則中明確提出的重點領域概括起來就是火電脫硫脫硝、鋼鐵脫硫、水泥脫硝和油品升級等。但從污染源頭來看,河北鋼鐵的污染問題十分突出,因此河北鋼鐵行業的脫硫除塵市場有望成為亮點。他指出,盡管鋼鐵除塵脫硫總體市場規模只有幾百億,但由于至今尚未全面啟動,且是河北強力治霾的最重頭戲,因此仍值得市場期待。 而在平安證券分析師看來,霧霾治理的“風暴眼”是北京,北京的投資實力在京津冀地區也屬最強,因此北京治理霧霾背后潛存的市場機遇可能更值得關注。該研究員認為,北京機動車尾氣排放成為PM2.5的最大貢獻者,因此“控車改油”對于霧霾治理的作用更受重視。“況且被爭議了十多年的油品升級補償政策9月23日終于出爐,將進一步增強油品升級的政策執行力,加之北京油品標準屬全國最高,在各種合力作用下,市場應該能快節奏崛起。”該研究員表示。 中金公司研究員則認為,導致霧霾的直接“罪魁”在于燃煤,京津冀各地治理大氣污染的重頭戲之一也會在“煤改氣”上做文章。該研究員指出,鑒于天然氣相對稀缺和昂貴的局面難以打破,燃煤直接改為燃氣并不容易,而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相對來說更具可行性。據預計,京津冀“煤改氣”潛存的市場空間達上千億元,市場潛力不可小覷。 “霧霾治理并非一蹴而就的事,發達國家根治大氣污染也都花了10年到20年,況且中國的大氣污染更嚴重,防治形勢更復雜,因此即便市場情緒再熱,老百姓期望值再高,也需明白這場霧霾攻堅戰的持久性,這需要政府、企業及民間三方合力推動才可盡快制勝。”王躍思表示。(記者郭力方)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3]京津冀打響“呼吸保衛戰”:治霾艱巨打持久戰
- [ 10-29]京津冀污染預警將聯網 區域重污染天多城市聯動
- [ 10-24]京津冀等六省聯防大氣污染 北京抓八大減排工程
- [ 10-24]京津冀等六省區市共商大氣治污 今年河北或投千億
- [ 10-24]京津冀等六省聯防大氣污染 北京抓八大減排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