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97人小村16個雙重戶口 村民:就是來分錢
www.fjnet.cn?2013-11-06 12:37? 彭亮?來源:人民網 我來說兩句
“紅利”催生“雙重戶口” 人民網在柳林縣公安局戶政股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柳林當地“雙重戶口”問題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與歷史遺留因素有關。在2005年全國戶籍聯網之前,戶籍歸派出所和鄉鎮管理,在此之后才逐步回歸公安局管理,這一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包括數據錄入等錯誤在內的問題。此外,在當年辦理“藍印戶口”期間出現的一些重戶現象,也屬于歷史原因之一。 呂梁市公安局在2013年1月下發的一份關于該市戶口登記管理專項清理整治工作的文件中,有著這樣的表述:全面核查糾正在辦理“藍印戶口”期間造成的重戶問題。對于因歷史原因在辦理“藍印戶口”期間造成的重復戶口,各地要本著“實事求是、群眾志愿”的原則,保留其中一個常住戶口。 而全國性的戶口登記管理專項清理整治工作,目前仍在進行中。 現實中,所謂“非轉農”其實已經不是新鮮事。2010年,曾有媒體報道,浙江義烏195名公務員集體“非轉農”。報道中稱,當地公務員將戶籍從城市遷往農村,目的是為了獲取巨額利益,并援引當地接受采訪者的話稱“義烏一個農村戶口少說也值100萬”。 “自2003年公安部門不再硬性規定大學生新生統一遷移戶口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村戶籍的新生選擇把戶口留在原籍而不再遷到高校。”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小武說,“上大學跳農門”的觀念已不再流行,當代社會的“非轉農”,是一種“戶籍及捆綁權益”的“非轉農”。 依照《戶口登記條例》,一個公民只能在一個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一人一戶口”,是剛性的戶籍規約,也是資源配置、循序管理的重要依據。“雙重戶口”繞過制度紅線,意味著可能被少數人用來躲避監管、肆意騰挪;意味著某些人可能在享受著戶籍所依附的醫保、福利等“額外紅利”。 目前,與此相關的規定、條例等,似乎顯得有些“過時”。特別是地方性的有關戶口登記工作的條例,多是對“農轉非”規定詳細而卻對“非轉農”表述模糊。 比如,山西省政府辦公廳最近與此有關的下發通知“晉政辦發【2013】91號”中,關于推進該省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內容多是與“農轉非”相關,而與“非轉農”相關的表述則只有一句:“由城市城鎮落戶到農村,但仍生活、居住、工作在城市城鎮,不賴以土地為生的居民,不得執行農村的生育政策。” “‘雙重戶口’不用說,那當然是應該嚴加杜絕的。”一位在公安系統從事戶政工作、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至于非轉農,我個人認為,要照顧到農民利益,就要參考落戶地當地多數人的意見。但這在現實中,又根本不可能實現。” (彭亮)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5]公安部:切實解決辦戶口難辦證難問題
- [ 11-02]江西一村民生9子女無法上戶口 回應稱需交撫養費
- [ 10-29]養女18年無戶口,法外能否容情?
- [ 10-18]貴州居民身份證限時15日辦結 原來需60個工作日
- [ 10-18]六旬老太辦理醫保先后跑8趟居委會
- [ 10-17]入北京戶口要考試只能加劇不公平性
- [ 10-16]清華教授回應進京需考試:系問題的次要方面
- [ 10-16]河北簡化戶口落戶手續 警方承諾不讓群眾跑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