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遏制中國,還是與人類對立?
www.fjnet.cn?2013-11-07 17:20? 何志鵬?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在10月28日出現的天安門金水橋恐怖攻擊事件中,數十名平民受傷的事實非常清楚,損害也已發生,證據確鑿,對于這個問題的認定完全不存在疑點,CNN卻從該行為是否屬于恐怖主義襲擊的性質認定方面對中國提出了不同意見。這種做法的前提是其猜疑和敵視中國的錯誤態度,關鍵原因是其對中國發展的否定,后果則是對基本人權的忽視,很容易演變成為恐怖主義的同情者和支持者。 CNN此種行為體現了一些西方媒體對于中國繁榮進步形象的拒斥 金水橋的汽車燃燒、爆炸事件已經查實,不僅有預謀,而且有實際的行動;不僅有行動,而且已經造成了平民傷亡的損害結果。這種行為是典型的恐怖主義。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府并沒有武斷地給這一事件驟然貼上恐怖主義的標簽,而是經過認真的、符合正當程序的核查才公布的結果。對這一結果的質疑本身就是對事實的漠視,根本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 現實已經反復證明,恐怖主義威脅的并不是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而是整個世界的和平與安全。類似恐怖主義這樣的刑事犯罪實際上是全人類的敵人。用政治偏見掩蓋和替代對恐怖主義的譴責,出于政治目的而在反恐問題上相互掣肘、彼此抵制,只能是使恐怖主義具有更大的生存空間和危害可能,最終危害更多的平民。從這個意義上講,CNN不愿意相信在天安門發生的慘痛傷害事件的態度實際上一方面說明了其對中國了解的不足,另一方面說明了其所存在的政治偏見。必須看到,一些西方政府、媒體、個人不了解中國,但傾向于用有色眼鏡看待中國,不愿意相信積極正面的材料,更愿意選擇那些將中國描述為一個封閉落后、保守僵化的國家的材料。更愿意接受某些電影、小說里將中國描述成為陳腐落后野蠻頑固國家的虛構版本,而不愿意傳遞中國進步繁榮健康發展的真實版本。一些美國民眾在錯誤、至少是片面的思想引導下形成了不真實的中國形象和與中國關系的基本觀念和基本理論。這種行為、心態都是西方中心主義的遺毒,是思想家薩伊德所稱的“文化帝國主義”的體現。在本次的恐怖襲擊問題出現之后,包括華爾街時報(Wall Street Journal)在內的一些西方媒體,不是對中國民眾受到的痛苦表達同情,不是對于恐怖主義的行為表達譴責,不是考慮如何與中國政府及民眾一道控制和解決恐怖主義的問題,而是違背新聞媒體的基本職業道德,無中生有地想象中國政府對維吾爾自治區的教育有什么語言強迫,或者少數民族歧視,而根本不了解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中維吾爾族語言廣泛使用、少數民族具有很多優惠政策的現實。 現實主義國際關系理念指導的對華態度的展示 CNN此種論調顯示出,其對在本次恐怖主義襲擊中受傷的中國無辜民眾缺乏同情,對新聞媒體中立、尊重事實的原則和形象造成了抹煞,必將進一步影響其聲譽。CNN此種行為的動機在于對中國的遏制與防范,思想基礎是國際關系理論中的現實主義政治觀念。現實主義認為,在一個無政府的國際社會中,國家之間相互提防,相互競爭、彼此為了權力而斗爭,其斗爭的方面即包括軍事、經濟等物質方面,也包括思想、觀念、制度等非物質領域。前者屬于硬權力,后者屬于軟權力。在當前的國際格局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指導國際關系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傳統的現實主義,特別是其中的霸權穩定論。該理論主張,世界的穩定取決于霸權者提供的公共物品,而所有的霸權都會衰落。新崛起的大國會對傳統的霸權構成威脅和挑戰,兩種大國之間會發生沖突。既有大國會想盡一切辦法遏制新興大國的崛起。當前,美國的很多人深信這一理論,并將中國視為美國的最大挑戰者。采取措施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人權等領域打壓中國。美國的很多媒體顯然是這樣認識中美關系的。這種觀念忽視了全球化時代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以及中美之間關于維護世界和平、倡導環境保護、促動經濟發展等問題上的廣泛共識和深度合作。一些不明真相的西方媒體以防范中國、唯恐中國不亂的心態看待中國的狀況,分析中國的問題,并不是沒有思想基礎的。在這種背景下,我們不能指望美國的所有媒體人都明智而清醒地認知與中國的關系。但是,CNN此種論調的最大失誤就在于對事實認識的錯誤。 對恐怖主義問題與影響缺乏正確認識的體現 CNN的質疑不僅滑稽,而且也顯示了其基本知識儲備的不足。恐怖主義的行為方式,帶來影響最大的其實并不是政治高層,而是平民,這種方式就會導致對于基本人權的廣泛威脅和侵害。因為恐怖主義雖然從表面上可能試圖表達一些政治主張,雖然可能以圖達到一些法律框架之內的目標,但是采取的卻是完全的刑事犯罪手段,恐怖主義殺傷的一般都是民用設施和和平居民,無論是地鐵爆炸、體育館爆炸,最終影響的都不是政治進程,而僅僅是民眾的生命與財產。從這個意義上講,恐怖主義的核心特征是對平民的傷害。由于恐怖主義者能力的限制,他們的打擊往往并沒有固定目標,無法進行可靠的預期。這就導致了一些恐怖主義團體雖然有政治主張,但不是以合法的渠道提出主張,而是進行存在極大濫殺風險的武力或者準無力行動。恐怖主義的行為方式與行為后果,即使在戰爭和武裝沖突中都被國際通行的戰爭法規則(日內瓦四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所禁止和懲治,在和平時期的行為就更是人類社會的毒瘤,威脅著社會的安全和穩定。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恐怖主義并非政治問題,而是刑事犯罪。將犯罪者作為政治主張而予以保護,是非常錯誤的。曾經有過,卓長仁劫機案,后來演化為刑事犯罪。給我們的啟示是,不要以為你不喜歡的政權所反對的就一定是你的朋友,有一些行為世界上所有的政權都應當反對。以政治斗爭培植起來的犯罪力量,很可能是養虎為患,塔利班就是這樣的前車之鑒。 人本主義的發展觀,人權本位的發展觀,是當今世界上在政治上經過充分協商已經達成共識的基本理念。恐怖主義則是對于這種普遍觀念的威脅和打擊。所以,反恐是人權的核心和關鍵,是維護基本人權的關鍵領域。政府采取果斷的措施對于恐怖主義行為進行處理,是消除恐怖主義負面影響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國通力合作,是遏制和消除恐怖主義的有效方式。對于恐怖主義的危害,舉凡世界上經歷過恐怖主義襲擊的國家,或見證過恐怖主義行動的國家,莫不心有余悸。正是由于恐怖主義廣泛的危害性,世界各國才通過合作,達成了一系列防范和懲治恐怖主義的國際法律文件。現在,國際上已經在技術和制度上達成了很多共識,通過一系列國際法律文件對于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恐怖主義的各個方面與環節進行了控制。CNN在這項幾乎沒有任何爭議的事實上做文章,表面上似乎是對中國的質疑,但從后果上實際上形成了對恐怖主義的掩護,由于恐怖主義危害的不是某一個政權、某一個政府,而是無辜的平民,所以CNN的此種立場是站到了人類的對立面上,是典型的讓恐怖主義者高興而讓熱愛和平、熱愛真理、熱愛法治的國際社會和各國人民痛楚的行為。 無論這些不了解中國、不愿意了解中國、甚至抵制中國發展的媒體如何看、怎么說,中國的發展都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中國對自己的制度充滿自信,中國政府正在引領全國人民,經過政治、經濟體制的改革,不斷擴大開放,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為中國人民更充分地享受人權而不懈努力,為世界文明而持續奮斗。在實現這一偉大夢想的過程中,中國始終保持透明、開放,并愿意將一個健康發展、充滿活力的中國展現給世界。 (作者為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