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經濟體制改革:實行更積極主動開放戰略
www.fjnet.cn?2013-11-10 09:41? 王希 劉錚?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十八大以來,我國努力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不斷探索對外開放新路子,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改善外貿發展的制度和政策環境……一系列重要舉措將擴大開放與體制改革相結合,為下一步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 打造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試驗田” 9月29日上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各界矚目中正式掛牌成立。從誕生之日起,上海自貿試驗區就被外界視為我國下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風向標”和“試驗田”。 如今自貿區啟航已“滿月”,一系列改革措施平穩扎實落地、積極效應初步顯現: --推進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原則,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首月辦結外資新設企業21家,平均注冊資本2500萬美元,是去年同期的7倍。 --貿易監管模式創新起步,企業試點“先入區、后報關”,貨物入關時間可縮短兩至三天,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 --包括金融等服務業六個領域擴大開放,一批國際知名企業聞風而動、加速“搶灘”。 --推進工商登記與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銜接,申辦企業所需時間大大壓縮。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上海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是過去30多年對外開放的升級版,有利于國內建立與國際貿易投資趨勢相一致的規則體系。同時,負面清單等措施體現了政府管理思路的巨大轉變,有助于更好地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激發企業活力。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說,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為全面深化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實現制度創新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對激發經濟活力、創造制度紅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統籌多邊、雙邊、區域開放合作 經過兩年多時間、九輪談判,2013年7月6日,中國與瑞士商簽的自由貿易協定終于修成正果。 這一協議是我國與歐洲大陸國家簽署的首個自貿協定,也是近年來我國對外達成的水平最高、最為全面的自貿協定之一,不僅零關稅比例高,而且涉及環境、勞工與就業合作、知識產權、政府采購信息交流、競爭等諸多新規則。 專家認為,我國在傳統自貿協定中很少涉及規則問題,國際上也沒有統一規則可以借鑒。我國此次在這一領域的大膽探索,表現了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積極態度,也為將來與發達經濟體進行類似談判積累了寶貴經驗。 除了中瑞自貿協定外,今年以來我國還與冰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最近又與東盟領導人商議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同時,中澳、中韓、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以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均有不同程度進展。 雙邊、區域經貿合作的穩步推進,深化了我國與貿易伙伴的關系。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對東盟、智利、巴基斯坦等9個與我國簽有自貿協定的國家和地區合計進出口增長17%,高出同期外貿進出口整體增速9.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當前以多哈回合談判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陷入停滯,但中國是多邊體制堅定支持者的立場始終沒有改變。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代表鐘山說,不斷發展的區域和雙邊貿易安排是多邊貿易體制的有益補充,中方樂見其成,但區域和雙邊貿易安排不能取代以世界貿易組織為首的多邊貿易體系。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