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盤點民生成績:病有所醫住有所居正變成現實
www.fjnet.cn?2013-11-11 06:42?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民生成績單 保障和改善民生之路,在回望中更顯意味深長。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召開。2013年11月9日,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這一年,黨和政府繼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就業是民生之本。面對經濟增速放緩的壓力,城鎮新增就業任務依然提前超額完成。針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政府實施就業促進計劃,為他們提供“一對一”持續幫扶。就業數量增加的同時,就業質量也在逐步提升:大量農業人口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網絡就業創造了千萬以上崗位,智力密集型產業初具規模、拉動就業…… 增加居民收入,改革分配制度,政策法規不斷出臺。2013年2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出臺,明確提出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倍增、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縮小等目標;7月1日,勞動合同法修正案正式實施,“同工同酬”有了更明確的規定;在上半年,有17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提低”讓低收入者對未來充滿期待。 世界上最大的社保體系已經在我國建立:超過13億人參加醫療保險,8億人參加養老保險。“全民醫保”已基本實現,養老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后繼續穩步推進。制度完善的同時,社保待遇也在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九連增”,月平均水平接近2000元。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280元,隨著籌資水平提高,新農合提供的醫療服務包也越來越大。不僅覆蓋了住院服務,門診統籌也全面開展,切實減輕了農民看病負擔。 避免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目前,23個省份的大病醫保實施辦法已經落地,青海、山東等省份實現全省運行。大病患者費用報銷比例基本能達到60%以上,甚至高達80%。 讓百姓實現安居夢,保障房建設如火如荼。2013年,全國計劃新開工保障房630萬套,基本建成470萬套。截至9月,已開工620萬套,基本建成410萬套。保障房建設數量龐大,住房保障體系也在不斷完善:租賃性質的保障房逐步成為主體;配套建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入住率成為新的考核指標;一些地方進一步打破戶籍限制,外來務工人員也能申請保障房。 新一輪棚改也在前不久正式拉開帷幕。2013年7月12日,國務院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公布,城中村改造統一納入棚改范圍,享受棚改政策。棚改用地可獲優先安排,簡化審批流程。為保障棚改順利推行,政府投入真金白銀。年初中央安排預算內投資413億元支持棚戶區改造,前不久又追加了120億元。 教育公平的陽光,逐漸灑落到祖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異地高考在多地破冰,為打工者子弟暢通了高考渠道;為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各地已經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農村娃吃到了熱乎乎的營養午餐,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的資助體系已經全覆蓋。 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樸素愿望正在一個個變為現實。 成績固然可貴,但是民生改善無止境。政府不容松懈,每個人也都應該為了美好生活而不斷奮斗與努力。只有這樣,在1年、5年、10年甚至百年之后,再做回顧,才能有看不夠的成績斐然,觸得到的美好中國。 【網友議】 身邊的變化 @土豆小聰明: 我國近年來加大了對就業扶持力度,不再單純地提供工作崗位,而是建立了全方位立體化的就業幫扶和保護機制。對于我來說,這些政策讓我有了更多的選擇,也能夠放心地去選擇自己心儀的工作。 @股估谷故義: 居民看病不需要花那么多錢了,也不用東拼西湊去借錢了,而且醫療技術也增長了不少,我感覺這是很大的一個進步。 @郭玉濤2010: 新農合真是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減輕了經濟壓力呀!住院治病大多能報銷一半費用,小病在衛生院甚至能報到90%、100%。現在更好的是,先住院后交錢,真是方便。 @袁氏吉強: 對農民工來說,變化確實不小:以前打工南跑北奔,現在就職本鄉本土。不過,我們的權益保障還是弱項,比如加班、工傷等得不到保護。相信隨著法律制度的完善,農民工的權益會受到更好保護! @我要問你: 公平公正比陽光還輝煌,只有這樣,人民夢想才能實現,中國夢才能實現。 @孤獨的瘋子心愿: 正是有問題,才會需要改;正是在改,所以才會有矛盾。不過我相信絕大部分人是有信心的,抱怨辱罵不能解決問題,只有信心加行動才可以,加油! @魯長老的冬天: 完善社保制度,提高工資待遇。 ——摘編自人民日報法人微博、人民網強國論壇 內容統籌:蔣云龍 版式設計:張芳曼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10]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
- [ 11-10]榕城各界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
- [ 11-10]外媒:三中全會定調中國經濟走向 影響世界起伏
- [ 11-10]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幕:房地產九大問題倍受關注
- [ 11-10]臺灣媒體關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