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安倍軍事學” :個人黷武色彩的安保戰略
2013-11-11 10:56?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林晨 黃曉夏 |
分享到:
|
日美同盟掩護下的自主軍備擴張 安倍所倡“積極和平主義”、自主防衛、行使集體自衛權都扯出一張共同的虎皮,即強化日美同盟,特別是同盟的軍事色彩。 10月3日,日美安保磋商委員會(“2+2”會議)在東京外務省飯倉公館舉行。會后發表的聯合聲明說,雙方將著手修改1997年制定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兩國將在太空和網絡空間等新戰略領域進行合作。此外,美方對日本修改關于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憲法解釋、制定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增加防衛預算等動作“表示歡迎”。 日美防衛合作指針規定了當日本遭受武力攻擊或周邊有事時,自衛隊與美軍各自承擔的義務。該指針最早制定于1978年冷戰時代,當時日美防衛合作功能界定為“防衛日本”和“維護遠東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對象指向前蘇聯。冷戰后,日美防衛合作側重于“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1997年,兩國首次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針。1999年5月,日本國會通過《周邊事態法案》《自衛隊法修改案》和《日美物品勞役相互提供協定修改案》等一系列“有事法制”,重新調整和明確日美兩國軍事力量的各自角色和分工。 日本媒體指出,日美防衛指針的最新修改指向,與安倍力主的修憲和升格自衛隊為國防軍實為一體。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日本立命館大學客座教授、前駐華公使宮家邦彥曾在外務省從事日美安保事務長達10年之久。他解讀說,這次“2+2”會議成果之大為近年所罕見,聯合聲明不僅暗示了對中國的高度戒備,開拓了太空、網絡等日美安保合作新領域,還為日本自衛隊下一步引入美軍高性能武器開辟了道路,如“魚鷹”旋翼運輸機、F35B下一代戰斗機、最新反潛預警機P8,無人偵察機“全球鷹”。 “即便美軍今后把重心放回中東,東亞也有必要具備足夠抑制力。”宮家邦彥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為載體的安倍“軍事獨裁”政權成形 “安倍軍事學”三支箭在完成理論武裝和法理架構后,需要組織體系來運作,擬設立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正是“安倍軍事學”的“司令塔”。通過這一機構,日本的外交、防衛、情報、人力資源將高度集中到安倍為核心的首相官邸。安倍將成為最有權勢的日本首相,這也即意味著最危險的日本首相。 11月6日,日本國會眾議院國家安全保障特別委員會通過了《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相關法案》。預計很快將在參議院審議通過后正式生效。 據日本媒體披露,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議事方式以4大臣會議(首相、內閣官房長官、外相、防相)為主,9大臣會議(另加財相、法相等)、緊急大臣會議為輔。日常事務部門為“國家安全保障局”,下設(1)綜合、(2)同盟·友好國家、(3)中國·北朝鮮、(4)其他(中東等)、(5)戰略、(6)情報共6個部門,規模在50人以上。其中,防衛省出身的干部將擔任綜合、戰略、其他3個部門負責人;同盟·友好國家、中國·北朝鮮兩個部門負責人由外務省干部擔任;情報部門由警察廳官員擔任。 與首相集權態勢相配套,安倍政府還向國會提出了《特定秘密保護法》和《公務員制度改革法》。《特定秘密保護法》將使日本媒體和民眾難以監督安倍政策的暴走;而公務員改革將從中央省廳的主要人事權收攏到首相官邸也即安倍手中,營造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氣氛,使得各級官僚對安倍的政策不敢提出異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安倍為順利通過行使集體自衛權,撤換了對修改相關法律解釋態度消極的原內閣法制局長官,換上了與自己想法一致的前外務省高官。 《日刊現代》雜志評論,一系列人事變動后,霞關(日本中央政府部門所在地)因此戰戰兢兢,安倍的恐怖、獨裁政治拉開了序幕。 11月7日,日本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相關法案》后,立即開始審議《特定秘密保護法》。這兩個法律意味著安倍政權在通往軍事大國之路上開始起跑。(馮武勇) |
相關閱讀:
- [ 11-11]安倍與小泉純一郎就日本是否發展核電矛盾公開化
- [ 11-09]樸槿惠敦促安倍在歷史問題上“轉變思維”
- [ 11-08]安倍夫人將出任艾滋病對策國際組織委員
- [ 11-08]安倍指名批中國破壞日和平環境 中方多次嚴正批駁
- [ 11-07]安倍“抗衡”中國的底氣何來
- [ 11-07]日導彈部隊進駐宮古島 欲威懾中國海軍進出大洋
- [ 11-07]安倍對韓外交僵化遇冷 欲轉向優先發展對華關系
- [ 11-07]安倍內閣承認侵略 專家稱不能看成對華釋放善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