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外界希望三中全會改革“雷聲雨點都大”
2013-11-11 10:5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晨 黃曉夏 |
分享到:
|
據參考消息報道,外媒認為,海內外對三中全會充滿期望,各界希望三中全會雷聲大,雨點也大,中共能夠拿出智慧和勇氣,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 希望改革“雷聲雨點都大” 【香港《星島日報》11月9日報道】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推出《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既得利益集團日趨壯大下,中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各界希望三中全會雷聲大,雨點也大,中共能夠拿出智慧和勇氣,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 三中全會前夕,中共高層和官方媒體集體造勢,調子之高,雷聲之大,相當罕見。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甚至稱“這一輪改革范圍之廣,力度之大,都將是空前的”。官方新華社更將之媲美十一屆三中全會,聲稱“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將開啟”。 海內外對三中全會也是有期望的。這是因為中共第五代執政已近一年,是時候“端出牛肉”,向國人發表執政綱領。其次,自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宣布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中國已經有二十年沒有大的改革動靜。 習近平日前強調,當前改革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偫砝羁藦娨脖硎?,要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堅定不移、循序漸進地推進各項改革。 事實上,習李已經做了不少努力,至今已取消下放三百余項審批權,簡化程序、放權激活市場;面對經濟放緩,也不搞大規模刺激政策,而是希望提質增效;官方也加大反腐震懾力,并且向壟斷國企開炮。 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鄧小平的領導核心地位。習近平顯然是有心帶領國家中興,但如今要引導中國二次改革,需要勇氣、魄力,更需要智慧。 【香港《明報》11月10日文章】題:多領域改革三中全會將獲強心針 對于這次外界抱有極大期待和希望的會議,可以預期,包括簡政放權、激發民間投資、城鎮化改革、金融領域開放等多領域改革,將獲“強心針”。 從最近一段時間習李密集的調研和講話中,已經可以得出一個基本清晰的脈絡。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最大突破將來自于管理層自身:簡政放權———這正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最近一次講話中所稱的“一次自我革命”。否則,其余各項改革都難有實質性突破,或者即便突破也難以推進落實。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首先一項應會著力推進的改革,是推動簡政放權的“下半篇”:地方政府改革。 如果這項保證中央政令暢通、發揮地方積極性的改革順利推行,中國改革路程中的其他關節點,無疑會更加通暢,其中一個重要的關節點,是要出臺更大力度的改革政策,激發民間資本活力,給新經濟發展空間,開門清路。 另一個頗受關注的關節點,是中國的城鎮化,它一直“小步慢走”。外界希望,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的2014年,會成為中國城鎮化改革真正的破題之年。 期待改革推動經濟轉型 【日本《產經新聞》11月10日報道】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幕。這是中共的一次重要會議,將集中討論中長期經濟政策。三中全會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預計三中全會將討論行政改革和土地制度等政策,目標是放寬限制。為了保持增長,中共能在多大程度上實施改革,又將制定什么樣的金融和財政政策,值得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11月10日報道】中國經濟出現回升態勢,尋求步入穩定軌道。中國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的經濟統計數據表明,今年10月生產、投資和消費的增長同上個月持平。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集中討論改革問題,以維護經濟和社會的穩定。 中國經濟第三季度的實際增長率為同比增長7.8%,時隔三個季度擴大增長幅度。進入10月以來,中國經濟保持平穩態勢,工業生產同比增長10.3%,雖然環比僅增長0.1個百分點,但這已是自8月起連續3個月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要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就要重視市場的作用,實現社會的公平公正,中共領導層將在三中全會上制定改革的路線圖。 【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9日報道】摩根大通亞太區副主席李晶昨天預期,三中全會將會推出多項經濟改革措施,包括加快城鎮化及利率市場化、扶助中小企業融資等。 她說:“我相信中國政府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改革,將可以推動未來五至十年中國經濟轉型?!?/p> 一連四日的三中全會今天開幕。由于這次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后,首次對外全面展示其改革大計。香港金融界普遍相信,會議將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而經濟改革路向更是焦點。 李晶昨天出席美國商會午餐會時指出,目前中國經濟已進入新階段,難以再出現以往10%的經濟高速增長,但她相信中央政府會著重經濟質量多于增速。 李晶預期,由于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國領導人可能會透過各項結構改革,以重新平衡經濟發展。她說:“我估計明日開幕的三中全會將會推出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包括利率自由化、加快城鎮化及土地改革等?!?/p> 此外,中國政府也會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以致短期內調整利率及存款準備金率的機會較微。 【香港《成報》11月10日報道】美國商會的大中華區執行總監沃特曼在華盛頓表示,外間期望中國領導層透過三中全會,發出積極信號,重申中國繼續開放市場。 專責中國事務的美國助理貿易代表里德認為,在過去10年,中國政府再次強調國家在經濟中擔當的角色,偏離經濟改革道路,但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臺后,美國認為有跡象顯示,中國再次將焦點放在經濟改革上。 盼“漸進式”改革促進穩定 【西班牙《國家報》11月9日報道】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去年11月在十八大上接過權力之時,曾承諾實行深刻的經濟改革和建設更富裕的社會。在十八大召開一年之際,到了該作決策并宣布這些決策的時候了。中國將在本周六到下周二期間在絕密的氛圍中舉行黨的重要會議,預計會上將確定未來5年的改革日程,目的是從當前以投資和出口為基礎的發展模式轉變為以國內消費為基礎的發展模式,在30年的強勁增長之后推動更持續的增長。一些社會和政治問題也將在會上討論,但不會進行西方式的民主改革。 國內外輿論一致認為,如果不實行深刻的改革,中國將墜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說,在尚未建成能夠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經濟之前,國家不得不與其他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競爭,從而導致停滯。政府確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在社會領域內,城市化進程是一個重要議題。政府希望減少經濟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更多地依賴于服務和國內消費。這就意味著要推動國家的城市化建設,改變阻礙農村向城市移民的現行戶口制度。 中國領導人承諾建設和諧社會,這就意味著要縮小貧富差距,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建設更平衡的經濟已經是上一代領導人的目標,但在這方面并沒有取得大的進展。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似乎對于實現這一目標態度更加堅定,因為他們已經公開表示,在改革期間能夠忍受較低的增長率。對于習和李來說,經濟的穩定性比高增長速度更重要。要追求增長質量,而不是速度。即便如此,李克強本周也指出,中國需要7.2%的年增長率才能保證創造足夠的就業崗位。 中國的改革將是漸進式的。經濟和社會穩定仍是政府的首要任務。我們將在未來幾個月看到習近平和他的班子能夠走多快。 【日本《每日新聞》11月10日報道】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已于9日開幕。預計此次會議將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要議題,重點研究簡政放權及壟斷行業向民間資本開放等內容。此外改變目前有損農民利益的土地制度、出臺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也將成為討論重點。 三中全會每五年召開一次,常會出現重大的政策調整,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曾經作出實施改革開放的決定。 預計在會議閉幕當天發表的公告將集中體現李克強總理通過市場原理、放寬政府管制以達到穩定增長的經濟運行方針。中國政府已經提出到2020年實現收入翻番的目標。各方都在密切關注此次能否出臺具體的政策措施。 |
相關閱讀:
- [ 11-11]外媒:三中全會定調中國經濟走向 影響世界起伏
- [ 11-11]“全面深化改革”值得期待
- [ 11-11]政府轉型,也是為了“走好上坡路”
- [ 11-11]三中全會將塑造未來十年中國競爭力
- [ 11-11]恒大的勝利呼喚職業足球深化改革
- [ 11-11]海外資金加速涌入中國 改革紅利預期日益強烈
- [ 11-11]海外資金加速涌入中國 改革紅利預期日益強烈
- [ 11-11]改革成果要以經濟健康發展來“驗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