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常德11月11日電(鄧霞 梁潔生)湖南常德臨澧縣楊橋村農民沈克泉、沈昌健父子兩代人35年如一日潛心研究雜交油菜的追夢故事,經報道后引發廣泛關注。記者11日獲悉,困擾這個油茶花家庭的科研經費缺乏、研發設備落后以及后續的市場推廣等問題,因當地一家油脂企業的介入有望得到解決。 11月7日,正在油菜地里干活的沈昌健,接到湖南最大的植物油生產企業——湖南盈成油脂工業有限公司的電話。經過雙方溝通,盈成公司承諾將為沈昌健提供一定的經費作為專項資金,進行育種科研攻關,同時利用公司湖南食用植物油工程技術中心的科研優勢,在技術和設備上給予支持。此外,盈成還愿提供自己的核心油菜基地,作為其試種對比試驗的基地,并安排專門技術人員管護;一旦品種通過國家評審,公司可優先在自己300多萬畝訂單基地中統購其種子,加速其上市推廣過程。 “這幾天從媒體看到沈昌健一家人的故事后,其堅毅執著的精神確實深深令我感動和震撼。”湖南盈成油脂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彭華表示,油菜育種從培育、試驗到推廣和生產,這本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光新樣品想要通過國家的審定,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時間,何況選擇的是雜交育種,又是勢單力薄的農民去做,其難度可想而知。“我只希望通過我們力所能及的一點點幫助,能為他們早日實現油菜花的夢想。” 盈成以及其它越來越多的社會資助,讓沈昌健對接下來所要走的路更加堅定。他說,自己的油菜育種也許還得“慢慢走”,但有了大家的支持,這段路的距離無疑會縮短,“走起來也可能會輕松許多”。 據了解,菜籽油是國產第一大植物油,年均產量在400萬噸左右,占國產植物油總量的40%以上,占國內油脂總消費量20%左右,但隨著轉基因大豆油、棕櫚油進口迅猛發展,以及自身還存在品種多、亂、雜,單產和質量低,以及效益較低導致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缺乏精深加工、產業鏈各環節聯系不緊等諸多問題,國產菜油在國內食用油市場地位一落再落。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積極響應關于打造湖南糧油千億產業工程的號召,盈成聯合省內多家油脂龍頭企業共同組建湖南省油脂集團,還與中國著名油菜遺傳育種和栽培專家官春云教授及其團隊合作成立了湖南首家企業院士工作站,重點開展油菜遺傳育種、油菜高產優質高效栽培等技術的應用研究。同時,還成立湖南盈成油菜專業合作社,建有綠色標準化基地65萬畝,形成“一鄉一品”的種植格局,有效提高了油菜籽產量與出油率。 “目前,全國適合種油菜的冬閑地還有1.2億畝,如果這個雜交油菜研究成功并通過國家評審,進行大范圍的市場推廣,對整個國家油籽產業的發展將極為有利,并且帶來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也是不可估量的。”對此,彭華充滿著期待。(完) |
相關閱讀:
- [ 11-09]農業部專家:國內大部分人都吃過轉基因食物
- [ 11-08]李克強向新聘國務院參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頒發聘書
- [ 11-08]北京市衛生局:去年京衛生總費用醫保支出占一半
- [ 11-08]紀檢監察派駐機構改革9年 仍未走出同體監督困局
- [ 11-07]研究稱雙語者比單語者晚失智4.5年
- [ 11-07]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入選“體育文化研究基地”
- [ 11-07]女生學歷高過男生趨勢 高知女性面臨擇偶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