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城鎮化:要承載理想、抱負與希望
2013-11-12 07:29?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有的地方強調三年大變樣,房地產開發出現“虛火”過旺現象。房地產開發只是城鎮化的一個表現形式,要避免“為房而房”的怪圈 編輯:近些年,城鎮化建設如火如荼,與之相應的是房地產開發的異常紅火。地方政府的賣地需求與賣地沖動,使之與房地產開發商一拍即合。在許多地方,房地產開發建設似已成城鎮化建設的代名詞。一種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城鎮化大趨勢的市場背景下,各地熱衷于新區、新城的報批建設,實際操作上中小城市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則更多的只是以產業新城為名直接進行房地產市場開發造城,大有城鎮化被房地產綁架之嫌。您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許正中:在目前的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房地產已成矛盾的重要焦點,想購房者望價興嘆,“房奴”們埋頭苦干,“房叔”、“房姐”壟斷房源,開發商賺個盆滿缽滿。似乎城鎮化就是房地產化,確實有城鎮化被房地產綁架之嫌。 需要高度重視的是,現在許多城市房地產發展速度高于各種配套的發展速度,出現“拆了建”、“建了拆”的現象。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和一些建制鎮,以此為由頭大搞建設,卻由于產業等相關配套無法跟進,建成的房子無人居住,形成一個個空城、“鬼城”。有的地方強調三年大變樣,房地產開發出現“虛火”過旺現象。房地產開發只是城鎮化的一個表現形式,要避免“為房而房”的怪圈。 當然,在加速城鎮化的過程中,房地產行業依舊是最受益的行業之一。產業轉移、人口流動、財富增長,都將帶來房地產行業的增量空間。我們需要防范的是片面搞“土地城鎮化”、“水泥城鎮化”。這樣的城鎮化往往以經濟發展為目標,以工業化為主線,以地方政府為主導,以土地升值為主引擎,物質資本大量消耗,高成本、低收益。它必然帶來要素結構失衡、空間失衡、產業結構失衡,這完全背離了城鎮化是人的城鎮化這一本質。要建立宜居、人性化的城市,更應該注重人口的城鎮化、可持續的城鎮化、生態的城鎮化,滿足居民的多樣化需求,使其有充分選擇的空間。市政建設絕不是農村的拼接和平鋪,而是現代技術的集成和現代藝術的展現。在新城市建設過程當中,新的產品尤其是那些科技生活產業城市綜合體將會迎來其良好的發展機會,也將成為房地產需求的產生地。 |
相關閱讀:
- [ 11-11]縣域城鎮化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
- [ 11-08]城鎮化如何邁過戶籍和土地門檻
- [ 11-08]新一屆政府力推新型城鎮化 城鎮化規劃或年內出臺
- [ 11-07]人民日報談深化改革:城鎮化改革 城鄉共享紅利
- [ 11-06]中國戶籍城鎮化率僅27.6%
- [ 11-05]三中全會前瞻:城鎮化進程倒逼戶籍土地制度改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