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設立“國安會” 專家稱中日關系受負面沖擊
2013-11-12 14:58? 王廣濤 呂耀東?來源: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圍繞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所掀起的波瀾并不止于日本國內。中國作為日本的鄰國,同時也是利益攸關國,此舉給中日關系帶來的負面沖擊不容忽視,它讓中日關系的沖突螺旋呈加速上升之勢。 首先,日本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初衷就是為了針對中國,關于這點安倍沒有絲毫掩飾。在10月8日的國會答辯中,安倍說道:“中國的軍事崛起以及朝鮮核武器所帶來的威脅,使得日本的安全環境不斷惡化,日本需要在外交、安保政策領域建立強有力的領導機制”。換言之,是中國(以及朝鮮)的威脅給了日本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一個正當的理由。據日本時事通訊社稱,日本首相在國會中點名中朝是日本安全的不穩定因素,尚無先例,而安倍做到了這一點。 其次,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正式成立以后,其假想敵將更多指向中國,這是當前東亞勢力均衡的結構性因素導致的,也是冷戰后日本總體保守化的必然結果。根據10月23日《讀賣新聞》的報道,日本政府擬在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議案獲得通過之后,成立國家安全保障局,該保障局下設六個研究小組,其中包括總括小組、美國等同盟友好國小組、中國以及朝鮮小組、其他地區小組、戰略小組和情報小組等。日本既然將美國等視為同盟友好國小組,那么是不是可以把中國和朝鮮理解為敵對國小組呢?當然,日本還沒到如此赤裸裸地叫囂中國為敵對國的程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必然會成為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重點盯防對象,而與之伴隨的將可能出現更多摩擦、沖突。 最后,在處理中日關系的過程中應當防止安倍晉三的兩面派伎倆。比如,安倍雖然在國會上公開將中國視為日本的安全威脅,但同時在歷史問題上作了一些裝模作樣的“低姿態”,譬如他在靖國神社春秋大祭中都沒有正式參拜,又比如他近日表明繼續部分遵守“村山談話”的內容等等。但是,在現實政治問題上,安倍卻沒有絲毫讓步的表示,反而他還以所謂中國的軍事威脅為借口不斷突破戰后日本的各個禁區,為政治軍事大國化的日本掃平各類制度障礙。中國在處理中日關系時,既要重視歷史問題,更要著眼于現實問題,堅持有理、有力、有節的原則謹慎處理中日關系,以防陷入安倍等人預設的陷阱。 (王廣濤 呂耀東 作者分別為日本名古屋大學博士、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 |
相關閱讀:
- [ 11-09]歐盟與東亞三國“蜜月”啟幕 中日韓關系引關注
- [ 10-31]港媒:日本領導人不要遮住中日關系最后曙光
- [ 10-30]中國外長敦促日方嚴肅對待阻礙中日關系發展問題
- [ 10-30]外交部就聯大要求美終止封鎖古巴、中日關系等答問
- [ 10-30]外交部就吉普車沖撞天安門金水橋事件等答問
- [ 10-30]日防相稱“中國危及和平” 中日關系陷灰色地帶
- [ 10-26]唐家璇:中日關系深層次原因在于彼此認知與定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