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國安委:順應國際潮流 破除利益集團干擾
2013-11-13 07:11? 韓娜 鄒樂 張璐?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 公報摘要: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解讀 應對更加復雜外部挑戰 從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名稱字面上看,安全是這個委員會的核心。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國際問題專家張國慶指出,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時代的需要,中國近年來面臨著很大的安全挑戰,包括來自于周邊國家,比如日本等國的挑戰,國際恐怖主義和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挑戰。這些挑戰對我國提出很重要的課題,那就是必須要有這樣一個部門協調各方面力量,全方面系統地有效應對來自各個領域的安全威脅,最大限度保護我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使中國更好地保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 事實上,國家安全委員會所涉及的安全是一個更為廣義的安全概念。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指出,中國現在面臨的外部挑戰越來越復雜,不是說挑戰更困難,而是復雜性比以前更大了,需要更好地協調。這種挑戰不僅僅指的是領土安全方面,還包括了經濟安全等。當前我國存在著政出多門,各自出臺的問題,就會打亂仗。比如說中國購買了世界上87%的鐵礦石,絕對是大買家,可是我們100多家單位跑去競價,結果造成了我們是大買家,卻沒有定價權。 金燦榮指出,我國經濟和外部聯系更多了,但是經濟安全挑戰也更突出了,這就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比如汽車業,我國汽車業的發展就是各方出臺,思路是以市場換技術,但實際結果是市場換出去了,但技術沒有換回來。高鐵卻是一個成功案例,我們統一了談判權,對方卻是分化的,結果高鐵的談判就非常成功。“應對更復雜的安全形勢,需要更系統的協調,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另外,金燦榮指出,國際社會期待我國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責任論也出現了,但是哪些責任承擔是要有取舍的,需要有這樣的機構來作出決定。 破除利益集團對外交決策干擾 外部環境更復雜,內部環境也對外交決策提出了新挑戰。金燦榮指出,目前我國的國內形勢比以前復雜了,所有的公共政策面臨著社會輿論的評判,壓力越來越大,外交決策的國內環境越來越復雜。利益集團已經出現了,引導著國家資源投向它的有利方向,但不一定符合政府和國家的長遠利益。另外,各個部門也有自己的利益,產業利益集團和部門利益凸顯,這也需要高層有更系統的思考。 金燦榮說,國際上看,有國家安全委員會比沒有好,外交實踐告訴我們,對外形勢越來越復雜,決策如果從部門利益去思考就形成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政策相互沖突,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十分必要。 順應國際潮流 金燦榮說,成立國家安全委會員的這個想法在我國早就出現過,1980年就有人曾給中央寫過報告,學者多年來也一直在討論這個想法,主要是加強協調,要統籌對外決策。 目前一些國家已有國家安全委員會。金燦榮指出,國際上,大國戰略思維比較好的是美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國設有國家安全委員會這樣的機制,總統擔任主席,副總統是副主席。很多國家都在效仿美國,俄羅斯成立了聯邦安全委員會,日本剛剛效仿成立了國家安全保障局,韓國、以色列、法國也都有安全委員會,這已經成為了國際潮流。 目前,三中全會提出的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究竟怎樣組建還不得而知,僅以美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為例,這是一個匯集了多方面人才的機構。金燦榮說,美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涵蓋了外交、國防、情報、貿易等方面人才,甚至還包括了50個地理學家和50個政治學家,國防是核心,打擊恐怖主義包括在內。大部分國家涉外事務都是這個機構做出決定。 全面升級中國思想庫 1947年7月成立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統一有關美國國家內政、軍事和外交政策,向總統提出建議。但不是決策機構,不能制定政策,是與國務卿密切合作協助總統制定長期對外政策的思想庫,屬于政策咨詢和建言部門。在國家安全委員會會上達成的意見,須經總統采納,才成為政策。 張國慶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后,肯定會全面升級中國思想庫和智囊團體系,并在國家安全應急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 |
相關閱讀:
- [ 11-13]新一輪改革大幕開啟 三中全會公報透十大亮點
- [ 11-13]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給廈門拓展了空間
- [ 11-13]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
- [ 11-13]三中全會明確改革總目標 7年內取得決定性成果
- [ 11-12][訪談]解讀三中全會 改革旗幟飄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