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三中全會改革信息:關鍵領域的關鍵突破
2013-11-14 21:31? 王宇 安蓓 李延霞?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透視十八屆三中全會傳遞出的改革信息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改革如何在關鍵領域有關鍵突破,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向外界傳遞出鮮明信號。 以“頂層的設計”強力推進改革 全會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 “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明確了改革的方向。下一步的關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質性推進。未來改革的力度將很大,面臨的難度也會很大。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按照全會精神從高層部署改革,體現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也意味著將更加務實地推動改革的實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說。 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快速發展和急劇變革中,一些矛盾和問題不可避免地產生和積累:就業、醫療、教育、住房,諸多短板需要補齊;城鄉差距、社會公平、貪污腐敗、誠信缺失,諸多問題亟須解決。與此同時,進一步深化改革面臨著利益分化甚至固化的復雜局面,改革進入“深水區”。 “目前我們的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觸及深層次利益格局的調整,一些領域出現了不敢改、改不動的現象,亟須頂層設計來推動和完善。三中全會公報提出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即是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加大改革的協調和推進力度。”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小廣說。 “決定性作用”凸顯經濟改革市場化取向 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這次全會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是此次全會中的亮點之一。”王小廣認為,從“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一詞之差凸顯出中央對市場作用的強調,和我國將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的強烈意愿。 “以前講基礎性作用,意味著在某些領域政府可能代替市場來主導資源的配置。現在提出決定性作用,意味著市場作為看不見的手將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更為主要的作用。”G20與新興國家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張其佐說。 專家認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意味著未來在要素市場建設和對非公經濟放開準入方面將有更多突破。 “土地、金融、能源等要素市場的市場化改革,都將加快推進。”馮飛認為,城鄉建設用地市場的統一,金融市場化向縱深推進,都將在今后的改革中有所突破。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王國剛則認為,打破壟斷,進一步放開非公經濟的市場準入,將成為今后幾年改革的又一看點。 |
相關閱讀:
- [ 11-14]中央統戰部向黨外人士通報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 [ 11-14]各部委第一時間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 [ 11-14]專家:三中全會對各種所有制企業提出不同要求
- [ 11-14]以三中全會為契機,走特色深化改革路
- [ 11-14]法華裔官員看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國改革令世界矚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