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倒逼中國金融業進行改革
2013-11-14 21:36? 譚元斌 俞儉?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中國金融業存在結構不合理、市場化程度不高、風險增大等問題,余額寶、P2P(點對點)網貸等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以其成本低、效率高、渠道廣等優點倒逼中國金融業進行改革。日前在武漢舉辦的第六屆中國金融與投資論壇上,專家們表示大數據時代中國金融業迎來改革機遇。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淘寶理財產品國華人壽華瑞2號上演了“速度與激情”:開賣僅僅10分鐘,成交金額突破1億元,成為當天淘寶網第二個和截至目前速度最快的破億元網購單品單店。 今年以來,互聯網金融風生水起:6月13日,支付寶聯合天弘基金推出貨幣基金余額寶,3個月規模突破500億元。10月28日,百度推出在線理財產品——華夏基金的“現金增利貨幣基金”,當日規模即突破10億元。 11月6日,中國第一家獲得互聯網保險牌照的險企——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開業,馬明哲、馬云、馬化騰“三匹馬”聯手翻開了中國互聯網金融新的一頁。 這個“雙十一”,3家互聯網金融店鋪銷售額破億元,表現搶眼。11日上午9時30分,生命人壽限量銷售1億元的保險理財產品售罄,成為當天淘寶網第三個破億元的單店。11日上午10時28分,易方達基金單品成交金額突破1億元,成為當天淘寶網第六個破億元的單店。 作為互聯網金融的另一種形式,P2P網貸“勢不可擋”。業內人士估計,目前中國的P2P平臺不下2000家。第三方統計顯示,10月份中國網貸成交額超過100億元,創造了歷史記錄。 專家認為,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倒逼中國金融業進行改革。 在第六屆中國金融與投資論壇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書記張中華認為,中國金融業存在結構不協調、市場化程度不高、風險增大等問題。 張中華說,中國金融業微觀基礎不健全、宏觀調控作用機制不暢通,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不協調,農村金融機構和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滯后,貨幣型金融市場偏高,貨幣市場工具相對短缺,債券種類結構不合理,金融衍生工具缺乏,“金融的空間結構、產權結構、治理結構、組織結構還需完善。” 在這樣的情況下,專家認為,互聯網金融展現出的優點一方面是對傳統金融的有效補充,另一方面倒逼傳統金融進行改革。 “互聯網金融真正體現了金融的本質,即金融是為解決生產貿易及生活過程中出現的資金問題、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互聯網金融充分地做到了這一點。”在第六屆中國金融與投資論壇上,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何德旭說。 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在資金配置效率、渠道、數據信息、交易成本、系統技術等5方面具有優勢。何德旭說,“對于互聯網金融這樣一種模式,其實存在迫切的資產和發展需求,特別是中小企業需求旺盛,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傳統金融業有缺陷。” 何德旭認為,互聯網金融是以傳統金融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并未改變金融的內在屬性,不會顛覆傳統金融業態。相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壯大,將極大地促進中國金融市場化進程,“必須積極面對、鼓勵、支持它”。 湖北銀監局副局長闕方平說,互聯網金融克服了傳統金融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過高等問題,促使傳統金融與時俱進、轉型升級。 不過,互聯網金融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風險。今年以來,中國頻頻發生P2P平臺崩盤事件,9月底,湖北省孝感市一P2P平臺無法提現,案發至今,全國各地超過500名投資人陷入維權困境。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焦瑾璞說,互聯網金融給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帶來了挑戰。“互聯網金融歸誰管?出了問題怎么辦?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互聯網金融已引起中國經管層重視,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了專門研究小組對全國互聯網金融狀況進行分析調研。此外,北京市建立了互聯網金融產業基地,清華大學也成立了互聯網金融實驗室。 (記者譚元斌 俞儉) |
相關閱讀:
- [ 11-14]中央統戰部向黨外人士通報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 [ 11-14]各部委第一時間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 [ 11-14]專家:三中全會對各種所有制企業提出不同要求
- [ 11-14]以三中全會為契機,走特色深化改革路
- [ 11-14]法華裔官員看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國改革令世界矚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