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紀檢雙重領導:助解“監督過軟”難題
2013-11-15 07:29? 馬學玲 闞楓?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劉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中新網北京11月15日電 題:專家解讀紀檢雙重領導:助解“監督過軟”難題 記者 馬學玲 闞楓 “我覺得這是一個變革的積極信號,是一個重要的開始。”對于官方近日釋出的中共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話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央紀委監察部特邀監察員任建明教授如是評價。 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次日,中央紀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強調“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研究制定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意見,注重制度設計的細節。” 這一表述引發媒體高度關注,主要新聞網站都在頭條或要聞位置突出處理。14日,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副書記趙洪祝又指出,黨中央高度重視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中紀委要緊密結合實際,圍繞深化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等重點改革任務,研究提出具體措施,積極穩妥推進改革工作。 專家指出,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通常是指中共地方各級紀委在同級黨委和上級紀委雙重領導下進行工作。 一直以來,輿論對于地方紀委接受同級黨委領導的“同體監督”收效看法不一,有關“紀檢機構垂直管理、異體監督”的呼聲不時見諸報端。 “目前紀委在監督體制上,存在同級監督不力或監督過軟的問題,特別是對黨委一把手的監督。”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向中新網記者談道,監督效果不好應是此次改革的動因。 馬懷德和任建明都是研究反腐的權威專家,不僅曾多次參加中紀委座談會,在去年底的座談會上還曾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諫言,提出反腐敗法律制度創新等舉措以推動反腐敗進程。 馬懷德也認為紀檢工作雙重領導體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說,這種體制變革,對于改變中國反腐倡廉形勢,特別是對查處腐敗案件,具有積極意義。 其實,現行體制機制存在的問題亦引起高層重視。今年8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完善紀委派駐機構統一管理”。觀察家敏感地覺察到,這一表述,不同于此前“改革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體制”的說法,關于紀檢體制改革的討論也持續升溫。 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后,“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寫進會議公報,此后中紀委又連續釋放“完善紀檢雙重領導體制”的信號,這再度引起輿論對于未來紀檢體制改革方向與步驟的討論。 “中國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目前已有廣泛共識,此時正式提出“雙重領導”的制度設計,是一個重要開始。”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反腐問題的學者,任建明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對此表示歡迎和期待。 在任建明看來,中共高層提出完善紀檢雙重領導體制,并指出“注重制度設計的細節”是一大進步,“彰顯中央直面問題的態度,如果諱莫如深的話,就沒有改變的可能。” “紀檢體制的改革,其實不只是紀檢系統的問題,而涉及到中共這個執政黨的治理結構問題。敏感性很高,難度很大。”任建明說,這不僅將對反腐敗工作產生影響,對整個政治體制改革都將產生影響。 談及如何“深化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任建明認為,因為黨章相關表述較為宏觀,所以這次可能會出臺一些規定,限制黨委部分領導以不適當方式干預反腐敗工作,防止出現“屁股指揮腦袋”現象。 馬懷德則表示,“雙重領導”主要涉及人、財、物三方面,尤其是人,所謂的雙重領導、垂直領導或者同級領導,主要是負責人的任命和選拔,即對誰負責,這是最關鍵問題。(完) |
相關閱讀:
- [ 11-14]城管執法可向以色列學什么
- [ 11-12]武平縣法院注重加強與人大代表溝通自覺接受監督
- [ 11-12]不怕“校方”怕“記者”,群眾監督“路在何方”
- [ 11-12]1999接線員每月走5.3人 郝龍斌:會親自監督品質
- [ 11-12]筑牢人民監督權力的制度平臺
- [ 11-12]成都食藥監局首設食品藥品安全總監 為全國首例
- [ 11-11]國資委副主任:政企不分等在一些地區部門仍突出
- [ 11-08]專家:派駐與巡視是長期監督與短期監督相配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