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太原11月15日電 (王惠琳)山西太原七十歲老人梁德義從事科技工作四十多年,已發明創意項目六百多項,其中十五項獲得國家專利,已有四項實現市場轉化。15日,梁德義表示“我的愿望是能將自己的發明和專利裸捐給國家和社會,盡可能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記者當日在位于太原市解放路的省體育局宿舍梁德義的家中看到,十平米左右的臥室里,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專利證書和各項獎狀獎杯。據了解,梁老是山西體育職業學院的退休教師,他自幼熱愛科學,喜歡發明創造。1989年,梁德義被國家專利局評為發明家。 六百多項創意 十五項獲專利 梁德義在1991年曾創辦了一家發明公司,雖然夭折,但這沒有阻斷他對發明的熱情。在梁德義家中,他拿出一份目錄,上面有600多項創意,“其中有十五項是獲過國家專利的”梁老介紹道。 梁德義指著一個酷似書架的模型說,“這是轉動式跨欄,被觸碰后不會倒,還能360度旋轉自動復位。有了轉動式跨欄就可以避免跨欄摔倒,保障跨欄運動的順利進行。” “磁懸浮彈跳板是利用磁鐵同極相斥性原理發明的。”梁老在一塊舊的彈簧彈跳板上,拆除原有彈簧,踏板兩側分別安裝了四對磁墊,每對磁墊位置上下相對,呈同極性排斥狀設置。下壓后木板柔軟地彈起來,沒有任何聲音。 梁老的發明不僅為體育所需,與日常生活也息息相關。“有了它,‘蜘蛛人’就不用高空作業了。”梁德義拿出一個“旋轉式窗戶”模型介紹說。這扇窗戶的兩邊中心固定,玻璃向內可以自由旋轉360度。“這樣既可以保持玻璃干凈透亮,又能避免高空作業的危險。”梁老高興地說道。 自幼熱愛科學 多年堅持自學 梁德義從小熱愛科學,崇拜愛迪生,喜歡發明創造。在北京石油學院進修期間,參加過學院里的尖端科研項目——超聲波試驗,受到啟發更加深了他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他便深刻認識到中國的貧困是由于科技落后所致。“所以我就立志要為中華崛起讀書,為科技興國奮斗。”梁老說道。 “我的大部分知識都是自學而來,我特別崇拜愛迪生和高爾基,他們都是靠自學積累知識。”參加工作后,梁老經常去山西省圖書館翻閱圖書資料,自學科技知識。“我的家就是圖書館,我的發明大多是來源于從圖書館學到的知識。”在山西省圖書館一百周年紀念會上,圖書館向梁老頒發“優秀讀者”的稱號。 雖然現在的梁老視力下降,但他還是堅持每周去圖書館學習。“圖書館就是我的天堂,在天堂里生活著,我很高興。”在談及他和圖書館的關系時,梁老借用《紅樓夢》中的一句話來形容,“我一生與詩書做了閨中伴,與筆墨結了骨肉情。” 專利費用高昂 市場轉化艱難 據梁德義介紹,現在市場上的雙面擦玻璃器,五金店里的方便組合工具,回流補償性磁水器,最初的發明者都是他。而現在這些產品的生產銷售,卻他毫無關系。因為專利申請成功后,國家和個人每年都將承擔相應的專利保護費用。在專利申請成功3年后,若發明成果仍未得到市場轉化,專利保護費用會成倍增長。“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收入有限,還要從事科技工作。所以如果專利沒有實現市場轉化,高昂的專利費就變成了一個困難,專利也就停滯了。”梁德義無奈地說道。 在現實生活中,個人發明取得專利后,要想投入市場,需要先找廠家來購買專利技術。由于轉讓過程中各種條件的制約,能順利實現科技轉化的產品非常有限。 梁德義先后有十五個個實用型物品發明項目榮獲國家專利,但真正實現成果轉化、運用到實際生活的只有四個。在從事科技工作的四十多年間,梁老從實現科技轉化的產品中共獲利兩萬多元,而大部分都得自己貼錢。由于找不到合適的技術轉讓廠家和市場,梁德義的技術轉讓道路步履維艱。 年老視力下降、高昂的專利保護費和艱難的市場轉讓并沒有使梁德義的發明道路停滯。“以后我會堅持自己的發明道路,活多久就干多久,上下求索,希望我的發明能為國家和社會發揮作用。”梁德義還表示“我的愿望是能將自己的發明和專利裸捐給國家和社會,盡可能地為社會做出貢獻。”(完) |
相關閱讀:
- [ 04-01]大學退休教工裸捐離世 生前資助200多名貧困生
- [ 03-31]"百萬善翁"邵仲義裸捐離世 離世前身上僅24.1元錢
- [ 10-17]“中國裸捐第一人”余彭年巨資捐助兩岸三地高等教育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