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意外險傷殘標準的出臺,在擴大意外險理賠范圍的同時,也讓理賠手續更加復雜。 “意外險的再保險價格已經翻倍,一些保險公司如果要維持自己的利潤水平,那么意外險價格很有可能也要翻倍?!比涨?,某壽險公司人士對本報記者稱,保險同業笑言,這可能意味著保險公司以后不會再免費贈送意外險了,同時,他們也不能靠贈送意外險來拿客戶名單了,電話銷售也要換新的話術。 《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將于2014年1月1日起實施,屆時,保險公司新簽發的保單應按要求使用這一標準。由于傷殘新標準將此前的七級、34項擴至十級、281項,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稱,意外險的再保保費已經翻番,這可能導致意外險保費上漲。不過同時,記者也了解到,業內也有人認為多數公司不會上調意外險保費,畢竟保險公司最高也只會賠付既定的保額,不會因為責任范圍廣就賠付得更多。 意外險或不再免費送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法醫學會6月8日聯合發布《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該《標準》最明顯的變化是對人身保險殘疾覆蓋門類、條目和等級進行了充分“擴容”;在殘疾等級設置方面,原標準為7個傷殘等級、34項傷殘條目,而新標準則擴展增加至10個傷殘等級、281項傷殘條目。 為進一步完善意外險領域傷殘給付行業標準,保護保險消費者權益,中國保險行業協會6月8日向各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下發《關于印發〈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的通知》,要求保險公司做好相關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管理工作,嚴格遵守中國保監會關于預定損失率、預定附加費用率等定價假設的相關規定。 自2014年1月1日起,保險公司新簽發的保單將按要求使用新的《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 6月4日,中國保監會下發給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及各險企的《關于人身保險傷殘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保險公司應在每年3月15日前向保監會提交短期意外險產品的定價回顧報告。 該《通知》同時要求保險公司,對需要調整傷殘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的保險條款,應于2013年12月31日前完成重新備案和條款更換工作。對于已經生效的保險合同,保險公司應做好客戶服務工作,確保產品調整工作平穩有序進行。 保費不變 保障范圍擴容? 新標準實施后,意外險產品的再保險保費是否會上調?一些險企表示,新產品很可能僅僅擴大了保障范圍,但保費未必會上調。還有部分公司表示,目前尚無新型意外險的相關產品信息。 同時,某外資壽險公司產品部人士對記者稱,再保險的保費沒有統一標準,費率的厘定需要考慮保險公司保險產品份額、與再保險公司的關系等因素。“意外險只是很小的險種,最主要的是重疾險、壽險等險種的分保,不同險種的保險再保都是單獨進行的,甚至一個保險組合計劃的主險和附加險都可以分保給不同再保險公司?!?/p> 該產品部人士稱,其所在公司新的意外險產品只是把保險責任范圍完整替換,保費、保額規格和原來完全一樣。但據他了解,各保險公司的處理方式不同,有些公司的確是漲價了,但多數應該不會漲價。 責任范圍擴大保費卻不變,原因何在?該人士稱,因為保險公司承擔的最高保險額度已定,保額為10萬元,公司最多賠付金額就是10萬元,不會因為責任范圍廣了就需要賠付更多;同時,大多數保險公司也都對意外險進行了再保險,所以新規的實施對保險公司來說,實際影響不會太大。 記者從另外兩家外資壽險公司內部人士處了解到,目前,其均尚未聽說其公司意外險產品提價的消息,甚至還未有新的意外險產品推出。 麻煩的是理賠環節 據業內人士稱,此前的經驗是,監管層批復保險產品會根據保障范圍歸類,如果險種保障范圍只是單純的意外身故,就歸為定期壽險,如果還同時包括傷殘,就歸為意外險。這就意味著,意外險保障范圍包含意外死亡和意外傷殘,定期壽險保障范圍包含疾病死亡和意外死亡,部分保險公司的意外險保費可能將高于定期壽險保費。 險種的歸類將影響保險公司的產品結構和再保、利潤結算等方面,但最重要的影響在于理賠環節。新版意外險傷殘標準的出臺,在擴大意外險理賠范圍的同時,也將為理賠帶來麻煩。 “原來34項可能有人能背出來,列一張表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現在281項條款多得簡直沒法看,誰會記得住?更細的規則讓理賠更麻煩,一般人可能都搞不懂。”前述產品人士建議,客戶最好就買簡單一些的意外險。 該人士稱使用新標準的意外險在理賠環節仍有細節不明之處,他預計此后保監會、行業協會還將出臺包含更多細節的細則。 |
相關閱讀:
- [ 11-14]籃協派人調查女籃內訌|隊員解釋罷訓始末:教練人身攻擊
- [ 11-14]隊員解釋罷訓始末:教練對隊員人身攻擊
- [ 11-11]2013年前十月人身保險投訴銷售誤導近9成——世紀保網保險投訴分析
- [ 11-11]伯蒂奇女友展現傲人身材 造型百變盡秀嫵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