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專家:提高退休年齡改革不是一夜間漲5歲
2013-11-16 07:03:44?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制圖。 【看點】 《決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亮點1 延遲退休將采“漸進式” 延遲退休不會一夜漲5歲 數年前,“延遲退休年齡”一經學界、官方提出,就遭遇公眾的巨大反對。此次重提“延遲退休”,究竟如何落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貢森認為,與數年前不同,現在,我國的勞動力人口的絕對總量已開始下降,企業招工難問題凸顯。這意味著,“我國的經濟條件、就業條件,已經具備啟動延遲退休年齡的時機。” 但同時,提高退休年齡,還需要有政策條件。貢森坦言,公眾對“延遲退休”提出疑問,就是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不繳費,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水平卻非常高,而“一群不繳費的人,卻讓我們延遲退休,晚拿養老金”。“這從道義、法理上都說不過去”,貢森建議,國家要啟動延遲退休年齡的改革,還應盡快出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和企業的并軌方案。“當然,消除‘雙軌制’,我們不能要求一步到位,但至少要拿出建設性的可執行方案,以表明政府的決心和誠意。” 此外,貢森強調,延遲退休年齡的改革,不是一夜之間漲5歲,或漲10歲,而是一種漸進式的“延退”,可能平均到一年的退休年齡人群,只延長兩到三個月。 退休年齡提高后,延遲退休的老人還能否保障有合適的工作崗位?貢森提醒說,人社部應制定促進高年齡勞動人口就業的配套措施,從40、50人員就開始培訓。 亮點2 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全國統籌消除養老待遇差別 10月2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向媒體表示,基礎養老金的全國統籌方案正在研究制定,“既注重全國的統一公平又兼顧地區發展和生活水平差異”。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說,養老金全國統籌,是解決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地區間不公平、群體間不公平等諸多問題的改革突破口。 鄭秉文認為,實現養老金全國統籌,可以解決現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碎片化,解決地區間的支付能力失衡;消除地方利益,養老基金有結余的省份,可以彌補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省份的資金缺口,財政補貼的規模會下降,而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會提高。 鄭秉文認為,此次決定的一大亮點,在于提出了針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精算平衡”原則。鄭秉文說,長期以來,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算細賬,導致財政和保險制度本身邊界不清。2012年,我國32個省級統籌單位中,14個省的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不抵支,要靠財政補貼運轉。而這種財政補貼養老保險制度的情況,在很多地區已是老問題。“希望中央提出‘精算平衡’原則后,能夠督促主管部門算細賬,找出制度存在的實際問題對癥改革”。 亮點3 取消雙軌制 全國統籌是消除雙軌制契機 《決定》中,已明確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然而,無論是學界,還是民間普通百姓,都公認“雙軌制”長期存在,是目前我國養老金制度下的最大不公平。 一個月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表示,消除雙軌制應當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頂層設計、制度整體優化的核心任務之一。所謂“消除雙軌制”,就是讓機關事業單位也建立起與企業職工一樣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并承擔相應的繳費義務,采取同樣的待遇計發辦法,真正實現養老權益的平等。 鄭秉文認為,實施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是消除“雙軌制”非常好的契機。順應全國統籌的進程,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應大幅降低繳費率,事業單位職工、機關公務員全部參加此次改革,全國城鎮一個制度。 鄭秉文說,消除“雙軌制”的改革,現在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時間點,若因種種阻力再停滯,利益固化,改革將難再啟動。 ■ 專家建議 方案1 提出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貢森 提高退休年齡的改革,不是一夜之間漲五歲,或漲十歲。而是每一年,只漲兩到三個月。 比如,我是1960年生人,60歲退休;1961年出生的人,將在60歲零兩個月退休。這樣,經過二三十年的延退,整個人群的退休年齡,將提高五歲。這樣,對未來20年后退休的人,是延遲五年退休,但對臨近退休的人,實際影響并不大。這種漸進式的延遲退休方案,對整個國家的就業形勢來說,影響也非常小。 方案2 提出人: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 從2015年開始,每年的退休年齡提高一個季度,每四年提高一歲,如此積累,直至男女實際退休年齡可以達到60歲。鄭偉預測,照此方案,大約20年后,延遲退休對彌補養老金缺口,維護養老金收支平衡,會起到一定效果。 ■ 背景 養老統籌基金缺口超2萬億 按照研究機構的估算,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缺口,超過2萬億。此外,和所有國家一樣,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還存在隱含債務缺口。根據中國銀行的研究,2030年,我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隱含債務,大概相當于當年GDP的38%左右,到2050年相當于60%左右。 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男性退休年齡為60歲,女性55歲。但日前,在第五屆中國社會保障論壇上發布的《中國養老保險制度中長期測算及改革思路探討》顯示,目前,我國男性的實際退休年齡為56歲,女性實際退休年齡約50歲。 ■ 他山之石 美國:將領取全額養老金的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到67歲。 韓國:今年起,領取養老金的年齡由60歲調整為61歲,2033年將提高至65歲。 加拿大:將領取養老金年齡從65歲提高到67歲。 發達國家男性退休年齡多為65歲左右,女性60歲—65歲;發展中國家男性多為60歲左右,女性55歲—60歲;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對160多個國家的統計,中國女職工50歲退休,是全世界最早的國家之一。 ■ “延遲退休”的前世今生 前世 延遲退休只為男女平等 2003年 31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交議案,認為男性60歲退休,女性55周歲或50周歲退休,妨礙婦女獲取平等勞動權利的機會。 2005年 多位代表委員就退休年齡改革問題再次提交議案,并引起廣泛關注。 2006年 全國政協提案組收到5份關于男女同齡退休的提案,北京大學法學院婦女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對男女不同齡退休的合憲性提出疑義。 2007年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郵政公司總經理王觀首次提出,“延遲退休對整個社會更為重要的作用是彌補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缺口。” 迂回 首次提出養老金存“缺口” 2008年11月 人保部相關負責人稱,有關部門正在醞釀等待條件成熟時延長退休年齡。 2010年9月 “是否應推遲退休年齡”再度引發熱議。起因是人保部副部長王曉初表示,有專家指出到2035年中國將面臨兩名納稅人供養一名養老金領取者的情況。 今生 老齡化加劇“延退”成共識 2012年 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首次下降;養老金個人賬戶缺口突破2萬億,14省份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延遲退休在國內學界和政府達成共識。 今年10月21日 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官方考慮“延退”,更主要是老齡化大背景下,節約開始下降的有限的勞動力資源。 今年11月7日 貢森說,“我國勞動力絕對數量開始下降;一些地方和行業招工難問題凸顯。經濟條件、就業條件已具備啟動延遲退休年齡的時機。”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魏銘言 |
相關閱讀:
- [ 11-15]三中全會決定: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 [ 08-15]社科院學者:逐步延遲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
- [ 08-14]清華大學專家團隊建議2030年退休年齡延至65歲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