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中全會:從自我革新起步 中共再創改革關
2013-11-16 07:13? 劉育英 蔣濤?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電 題:從自我革新起步 中共再創改革關 中新社記者 劉育英 蔣濤 周五晚間《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中共新一屆領導集體對未來十年間的中國改革做出頂層設計,描畫出13億人口之國家的未來發展圖景,也將對現行利益格局作出深刻調整,展現出執政黨的擔當。 作為最高決策者,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談到這次全面深化改革時強調以“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跳出條條框框,克服部門利益”,“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 “面對‘國家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個人化’,這次改革敢于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主任周為民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認為,三中全會提出改革的總目標是實現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就是“政府自身要向自身動刀”。 “把權力關進籠子”理念下,三中全會提出形成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改進對主要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加強反腐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黨的紀檢工作雙重領導體制。 承襲新一屆領導層上任以來的“放權”理念,中共在三中全會上再度砍向權力“尋租”空間,明確政府從微觀經濟領域退出來:企業投資項目,除涉及重大公共利益,一律由企業自主決定,政府不再審批;市場能夠調節的,政府不再干預;尋租空間巨大的企業IPO,也將實行注冊制。 一向作為“共和國長子”的國有企業,今次和非公有制經濟相提并論,“不再有老大老二之分”。組建國資運營公司、劃轉國資充實社保、允許民間進入壟斷行業,坐享種種優惠的國資今后不免要和民資同臺競爭。 賦予農民財產權,允許農村建設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同價同權,農村土地低價征用高價售出的現象或將逐漸淡出,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必須從發展實體經濟上謀求新的發展,農民也得以平等參與中國現代化進程。 廢除勞教制度,不能再不經審判而“勞教”公民;改革信訪制度,杜絕截訪和非法關押。以法律保護公民人權,同時給予民眾更多司法救濟渠道。 35年前的歲末,中共推開“改革開放大門”,一個國家的命運由此改寫。35年來,從較為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一些民眾孜孜以求的夢想成為現實。如今,中國站在“二次改革”的路口。 周為民稱,三中全會對改革的頂層設計,對改革方向作出清晰認識,符合現代化社會經濟發展,政治治理現代化和文明進程的要求,也體現出中共能夠拿出辦法面對眼前的“硬骨頭”。 此次全會的決定不僅對改革作出全面部署,還有重要的機制保證,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利用權威機構開展統籌協調、督促落實,將改革向前推進。 改革從無坦途。處在發展關鍵節點的中國,期待震撼世界的一次前行。中共面對難啃的“硬骨頭”,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與文化管理學部副主任馬慶鈺認為,從傳統式管理走向參與式的管理,是對執政轉型的追求,體現了中共極大的政治勇氣。(完) |
相關閱讀:
- [ 11-15]福建省高院組織傳達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 [ 11-15]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生育二胎政策
- [ 11-15]三中全會決定: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
- [ 11-15]三中全會決定: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建設法治中國
- [ 11-15]三中全會決定:整合城鄉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制度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