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時代”來臨,曾經風光無限的公共電話亭逐漸被人們視而不見,有的已淪為擺設,有的損壞嚴重、貼滿“牛皮癬”。公共電話亭使用狀況如何?記者在北京、西安、上海等地展開調查。 98.7%的時間“無人問津” “三四年沒見了,現在連小孩兒都有手機,誰還用這個啊!”在西安,的哥畢師傅聽說記者打聽公共電話亭,感覺挺詫異。的確,從西安的南二環到火車站,一路上見不到一個電話亭。 在某些地段,公共電話亭和話機被破壞、偷盜的情況較為嚴重,也存在利用公用電話亭位置停放自行車、堆放物料的情況。 在北京西城區北新華街一段約200米的路段上,記者共看到7個公用電話亭,相對干凈,但仍貼有租房等“牛皮癬”廣告。通過撥打發現,電話均能正常使用,有些按鍵不是很靈敏。半個小時內,僅有1部電話被路人使用約10分鐘。與其平行的另一條街上,難覓公用電話亭蹤影。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北京市公用電話終端全年普通通信服務撥叫次數約4000萬次、總通話時長約26000萬分鐘。這意味著每部話機平均每天約被使用2.8次,共計約18.2分鐘。24小時內,98.7%的時間公用電話亭處于“孤寂”狀態。 記者嘗試在一些賣手機卡、游戲點卡的攤位上尋找“IC電話卡”,無果。事實上,在淘寶網上輸入“IC電話卡”進行搜索,會自動彈出“IC電話卡收藏”的購買提示,同時搜索出來的電話卡多為收藏專用。 3.4%的呼叫為緊急救助電話 “你有多久沒用過公用電話了?”記者在北京街頭隨機采訪10位路人,僅1人表示在近期用過,原因是“手機沒電了”。使用率低,導致運營商在公話業務上面臨著大量資源閑置和維持費用高等問題。 中國電信西安分公司市場經營部總經理任一平介紹,之前西安每年因維護、清潔和更換配件所產生的費用大概上百萬元。而隨著手機普及和電話亭的拆除,電話亭的業務量大幅減少。“過去一個月上百萬的業務量,現在每月總體一萬元左右。” 年逾不惑的張女士告訴記者,“現在還是手機方便。但遇到手機忘帶、沒電、信號不佳等情況,或是一些緊急事件,公用電話還是有必要的。” 以北京為例,2012年公用電話終端全年應急通信服務總撥叫量達135萬次、通話時長390萬分鐘,占總撥叫次數的3.4%。公用電話作為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礎服務設施,免費承擔了大量110、119、120、122、999等緊急救助電話的呼叫服務,是廣大市民在緊急情況下獲得救援的重要通道。 增加功能避免資源閑置 用戶不多,但自身還有一些存在價值,成為“雞肋”的公共電話亭,如何“華麗轉身”? 改造為WiFi站點是目前國內外比較熱門的方式之一。自2011年以來,上海電信對市中心500多部公用電話亭完成了WiFi熱點覆蓋,信號覆蓋范圍是以公話亭為中心半徑50米左右的區域內。用戶經過簡單認證后,即可通過手提電腦、平板電腦和手機等終端上網。“我們的目標是將公話亭打造成綜合信息服務亭,給予公話亭更多功能服務項目。”上海電信負責人說。 北京、西安也表示希望擴大電話亭的綜合信息便民服務功能。目前,北京無人值守公話中有15000部可以使用“公交一卡通”付費,在首都機場和北京南站安裝的800余部大屏幕多媒體信息機上,可限時免費撥打市話、上網;在北京銀行安裝了具備支付功能的話機,可繳納水電煤氣等生活費用。 “之前建設公共電話亭就鋪設了很多線路,投入很多資金,如果直接把這些拆除后廢棄不用,的確是巨大的資源浪費。” 任一平說。本報記者 魏薇 方敏 勵漪 |
相關閱讀:
- [ 07-05]城區鬧市公共電話亭橫臥街頭,誰來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