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借美援菲炒軟實力競爭 稱美不做虧本買賣
2013-11-19 09:54? 劉暢 邱永崢 志剛 蕭達 孫秀萍 青木 汪析?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臺風救援增加了美國在亞洲地區的軟實力”,CNN18日有些洋洋自得地寫道,作為一種硬實力的體現,再也沒有比“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更龐大、更可畏的了。這艘核動力航母可載多達75架戰機,9.7萬噸級,以及6250名戰斗人員。但是,作為軟實力的一種體現,這艘“尼米茲”級航母如今在菲律賓協助救災行動,其在亞洲發揮的影響力遠遠超出它可怕的武庫范圍。報道稱,外界認為美國在該地區影響力正輸給中國之際,在世界舞臺上的這種力量投射堪稱美軍公共關系的“金礦”,特別是在人道主義救災的背景下。菲律賓abs-cbnnews報道說,美國18日宣布對菲追加捐助1000萬美元,捐助總額達3700萬美元。 “包括航母、巡邏艦、驅逐艦和兩棲登陸艦在內,美軍至少派來了6艘大型戰艦,還有數以千計的海軍陸戰隊員和救援軍人。”宿務市一家民眾自治組織的負責人拉咖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拉咖說,“軍艦對救災的實際意義是有限的,美軍直升機沒能解決物資堆積的問題,C-130也無法迅速運離大量災民,美國更該派來的是醫生、專業應急小組和社工,但它沒有。”宿務提那末體育場成為東部省份災民的臨時安置所。在這里,37歲的蘭達拖著4個孩子,茫然于下一個目的地。她說,人們一度以為美軍來了,一切就都好了,“但我們沒等到專業的醫生和熱情的志愿者,我們看到軍機降落,但看不到他們帶誰離開”。 美國彭博社題為“中國或許為可憐的臺風援助深深后悔”的報道充斥挑唆之意。報道說,“數以十萬計的菲律賓人苦尋食物、水、避難所以及親人的遺體,中國迅速從其世界第一的3.7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中,拿出……10萬美元”。美國戰略網17日稱,在國內,中國總是利用軍隊救災,過去10年,隨著武裝部隊的裝備改善,空軍得到更多直升機和運輸機,效果顯著。中國軍隊是地區最大的,但現在,中國軍隊被視為只用作在領土爭端上恐嚇鄰國,而不是提供幫助。日本也借機自夸,安倍在自己的“臉譜”上稱,這次對菲援助是迄今日本海外最大規模。日本原《每日新聞》記者板垣英憲稱,中國外交走的是“霸道”,日本走的則是“王道”。 “不需要像我這樣的批評者都知道,美國援助菲律賓不完全是為了做好事。”英國《每日電訊報》17日稱,菲律賓是華盛頓重返亞太的關鍵部分,但迄今,馬尼拉不愿更多的美軍駐扎。美國曾是菲律賓的殖民宗主國,許多菲律賓人不愿看到美軍大量重返。所以,此次臺風為美軍提供了一個絕佳機會。美國《華爾街日報》18日承認,“美國援助菲律賓暗含外交目的”。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分析稱,上月,奧巴馬因政府關門而未能訪問菲律賓及參加一個重要的亞洲峰會,菲律賓內部有人表示擔心,阿基諾三世升級與中國的南海爭端是否明智。美軍救災有提振阿基諾政府的目的,因為后者已淹沒在危機當中。 馬尼拉一名不愿具名的國會議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沒有人會懷疑,在災難發生的第一時間美軍太平洋總部已做好部署,也沒人會懷疑,菲律賓總統府的第一反應是等美國來救援。“美國不會無目的開展對外援助,可就算美軍背后有大家心知肚明的戰略訴求,菲律賓不能也不會因此拒絕。”菲律賓大學政治學教授托松認為,美軍就救災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軍事部署,是為全面重返菲律賓提供合理性和合法性。“1991年之前,美國在菲律賓設有23個軍事區,它已準備好將它們一一重啟。” 【環球時報赴菲律賓特派記者 劉暢 邱永崢 環球時報駐菲律賓、美國、日本、德國記者 志剛 蕭達 孫秀萍 青木 汪析】 |
相關閱讀:
- [ 11-19]
畢振山:中國援菲金額無可厚非
- [ 11-15]日派“準航母”援菲政治意味濃 令亞洲各國警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