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晗 屈建成 通訊員章潔 “其實,相對有形圍墻,無形圍墻更讓大學與社會之間形成了隔膜。”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感慨。他說的無形圍墻,是指高校用各種規章制度,阻止社會人員甚至其他高校的師生使用本校的學術資源。 無形圍墻中最常見的,莫過于各高校圖書館的規定:只對本校師生開放。 為了讓市民共享高校豐富的圖書資源,去年4月,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大學、江漢大學等武漢地區5所高校發起“圖書館聯盟”,計劃逐步向社會開放圖書資源,并動員更多高校向社會敞開圖書館大門。 一年半的時間過去了,“圖書館聯盟”運行情況如何? 記者體驗: 高校圖書館門難進 昨天下午,記者以普通市民的身份,來到武漢某部屬高校圖書館。剛進圖書館一樓大廳,就被一道門禁系統攔住。 “你好,我想到圖書館借一本書,請問應該怎么進去?”記者向一名保安詢問,保安斬釘截鐵地回答:“去刷卡,否則進不去。” 保安所說的“卡”,是高校教職工或學生持有的“校園一卡通”。 得知記者是校外人員,保安立即警覺起來,盤問一陣后表示無論是誰,沒有“校園一卡通”肯定不能進入,而且沒有聽說圖書館出臺了市民可以進館看書、借書的政策。 記者找該校學生借來一張“校園一卡通”,在門禁前刷卡進入圖書館。然而,問遍了館內多個部門,卻得到一致的答復:“圖書館不對非本校人員開放,市民也無法辦理借閱證。” 圖書館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說,雖然學校加入了武漢高校“圖書館聯盟”,但將館藏圖書向市民開放的時機尚不成熟,目前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景”。 記者多方了解到,目前武漢地區高校中,僅湖北大學等極少數的圖書館面向市民辦理借書卡。 市民回憶: 到高校借書的感覺真好 家住武昌南湖,目前任企業中層管理人員的胡先生回憶,早在2000年,自己還曾享受過一段在高校圖書館借書看書的“幸福時光”。 當時,武漢某著名大學圖書館還允許普通市民進館借書。市民憑身份證、工作證等證件,并向圖書館交納一定的押金后,就可以辦理一張“市民借閱證”進入館內借書,每人每次可以外借兩本圖書。雖然“市民借閱證”的單次借書冊數比在校學生要少,借閱周期也比在校學生短,但熱愛讀書的胡先生還是連續辦了三年,幾乎每個月都跑到學校去借書還書。 然而到了2003年,圖書館卻告知胡先生,校外人員的“市民借閱證”不能再續辦。 “得知不能再到圖書館去借書看書,我遺憾了好一陣子,很長時間都沒有再邁進大學一步了。”胡先生說。 前段時間,胡先生再次進入大學校園,看到的是各個校門前森嚴的欄桿,圖書館入口處冰冷的門禁,他不禁感嘆,為何十多年前對市民還算熱情相迎的高校,如今卻慢慢關上曾經敞開的大門? |
相關閱讀:
- [ 11-19]高校畢業生網上雙選月20日啟動
- [ 11-19]高校要發布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 [ 11-19]第二屆榕城高校普通話大賽舉行 福醫學子榮摘桂冠
- [ 11-19]第二屆榕城高校普通話大賽舉行 福醫學子榮摘桂冠
- [ 11-19]高校自主權越大越需要監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