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11月20日報道 ,日本文部科學相下村博文11月15日公布教科書改革實行方案,聲稱將修改中小學校的教科書審定標準和《教科書無償措施法》,使審定手續更加透明,徹底貫徹要求培育“愛國心”等的教育基本法。此舉是日本政府在教科書問題上的又一次出招,其意圖和影響引人關注。 改革方案欲培養“愛國心” 教科書改革實行方案提出,關于教科書的審定標準,為了反映政府的統一見解和已經確定的案例,將新設相關條款。對于記載沒有定論的見解或需要強調特定事項時,將要求采取更為平衡的表述,為此將新制定和修改一些條款。 第一次安倍內閣時期的2006年,日本國會通過了新《教育基本法》,提出了培養“愛國心”等目標。為了促進編撰以《教育基本法》為目標的教科書,將要求教科書出版社完善申請審定時提交的文件,要明確提出是如何具體體現了《教育基本法》的目標,并且要在主頁上公開提交的文件。 戰前,日本的教科書由政府編訂,根據明治天皇的教育敕語,著力培養學生忠君愛國精神,對于向學生灌輸軍國主義思想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出于對戰前教育制度的反省,二戰結束后,日本實施的是教科書審定制度,國家不再編寫教材,日本的教科書書稿由民間學者或教育工作者自由撰寫,文部科學省(原文部省)大約每隔4年審定一次。 審定教科書的基準是文部科學省制定的《學習指導要領》。這部《要領》對日本歷史上每一個階段的教學都提出了詳盡的指導意見,但在關于二戰前后的歷史教育部分僅有不多的幾句話,而且《要領》只字不提要使學生了解日本發動的戰爭性質、責任和日本的侵略罪行。 此外,雖然教科書的選定權在教育委員會,但是教育委員會是地方議會選定,在日本社會日益右傾化的情況下,大批當選議員具有保守思想不足為奇,而地方議會向教育委員會推薦的教育委員是什么樣的人也可想而知。因此,外務省前國際情報局長孫崎享曾指出:“人們都認為日本的教育是中立的,但是并非如此。” |
相關閱讀:
- [11-20] 教科書問題再出招 日本意欲何為?
- [11-20] 教科書問題再出招 日本意欲何為?
- [11-20] 教科書問題再出招 日本意欲何為?
- [11-20] 教科書問題再出招 日本意欲何為?
- [11-20] 教科書問題再出招 日本意欲何為?
- [11-20] 教科書問題再出招 日本意欲何為?
- [11-20] 教科書問題再出招 日本意欲何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