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 經過改革35年這樣一個歷程,其實辭職的這個詞已經越來越稀松平常了。在很多的行業里頭這簡直是非常簡單的事情,甚至一個人一年兩次三次的辭職,都變得很正常,對于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來說,他要選擇自己的生活。但是對于醫生這個行當來說,在公立醫院里頭辭職,然后去成為自由執業者,難之又難,少之又少,所以冒出來這幾個,馬上大家就覺得他意味著什么?會不會變得更多? 我們來看看,醫生為何出走?當然首先要有吸引他們的東西。比公歷醫院更加寬松的職業環境,收入有可能改善和增加,工作更加自由,少了往上升的壓力,可以參與醫療機構的管理,追求自己的理念和理想,但是這是正向的,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出走,這里有條件的。 都需要哪些條件?第一個意味著不能因為情緒走,這樣的話,可能沒有什么好果吃。熱愛醫療事業,執著,不會在公立醫院呆著不舒心就改行,是一個原因造成的。第二個臨床能力過硬,能接受市場考驗。如果水平不高,在公立醫院醫院不太好混,可能到市場上就沒法混,從這個角度來說能力不高的,可能在單位里面有點生存空間,真到市場里不相信眼淚,也不相信關系,也不相信阿諛奉承。第三個綜合能力強,包括整合資源、選平臺、開展項目、運營自媒體、塑造品牌等等能力,一切都要靠自己,很多的事情都要自己去打拼趟出一條路來,尤其作為先驅、先行者這一點更是這樣。接下來,內心無比強大,能扛住市場壓力,也能扛住被一些同行邊緣化。其實這句話里頭含義非常深,不光是這個門檻。如果一個醫生從一個醫院里辭職了,大部分的百分之九十幾全是在醫院里頭一離開,首先職稱評定吹了,想加入各種醫師協會等協會吹了,如果想繼續培訓,除非自己找輒去,三險、醫療保險等等也沒有戲了,都要靠市場上去打拼。但是這一切障礙依然阻攔不住很多人要選擇成為自由執業的醫生。 我也專門查看了剛剛通過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這樣一個《決定》。在涉及醫改里,有這樣幾句讓人感覺意味深長的話,“鼓勵社會辦醫”,也就是大部分是單位體制,公立醫院,但是鼓勵社會辦醫,“允許醫生多點執業”,這和自由執業還不是一回事,“允許民辦的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如果民辦的醫療機構能納入定點的醫保定點范圍,會吸引相當多的醫生選擇辭職成為自由職業者。因為過去門檻是患者不敢來,因為你這不是醫保的定點。但是,這一切就足夠吸引更多的醫生會離開公立醫院嗎?它跟我們又有什么關系,他們開心嗎?來,我們接著看他們的故事。 |
相關閱讀:
- [ 04-25]值班出事故工資被扣 醫生辭職后狀告醫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