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教授:日本右傾化是亞洲的威脅
2013-11-22 07:26?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日本右傾化所造成的威脅和影響,絕不會僅局限于亞洲,世界各國都應當共同警惕 回顧人類發展史,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我們對戰爭的殘酷性有無比深刻的體會,更加明白和平來之不易。然而,和平之路的風景并不被所有人喜愛和珍惜,和平之路也愈加坎坷難行。日本罔顧亞洲人民對和平的向往,動作不斷,實際上是“賊心不死”的表現。 19世紀,封閉落后的亞洲面對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進攻,不堪一擊,亞洲各國逐步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在明治維新后迅速崛起,擠入帝國主義列強行列,嗜血擴張。 中日甲午戰爭后,日本加速對朝鮮半島的殖民化進程。在強迫朝鮮王朝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后,1910年8月22日,《日韓合并條約》簽訂,日本正式吞并朝鮮半島,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殖民統治。日本還將注意力投向中國,試圖全面推行自己的“大陸政策”。盧溝橋事變后,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戰爭的整個過程是血腥的、慘無人道的,難以計數的人死于日軍的屠刀炮火之下。日軍侵華期間的731細菌部隊、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等罪行,都是不可磨滅的事實,理應受到歷史的審判。 在抗擊日本侵略過程中,無數有志之士拋頭顱、灑熱血,參加到愛國救亡運動中來。我深深地銘記著兩個壯士的名字:安重根和楊靖宇。或許一些人對安重根這個名字并不熟悉,但相信大家都知道日本首任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伊藤博文代表日方同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于1909年在哈爾濱火車站被“義士”安重根刺殺。抗日英雄楊靖宇的事跡不斷被人們歌頌,不僅廣見于中國學生的教科書,還被眾多文學及影視作品所頌揚。 韓中兩國人民是向往和平的,因此不會忘卻慘痛的歷史教訓。正確的歷史觀是一個國家塑造現代文明社會的基石。但我們透過安倍晉三的言行,顯然無法看到日本面對歷史問題時值得尊重的面孔。日本一系列右傾化的動作和言論,竟被冠以維護和平的“光環”。面對強烈的質疑和聲討,安倍所領導的日本政府當真覺得他人膚淺、自己高明?日本在外交層面我行我素、為右傾化大造輿論,軍事層面不斷武裝自己。日本何以厚著臉皮不斷鼓吹“維護和平”?須知,亞洲的和平正受到日本右傾化的威脅。 日本右傾化所造成的威脅和影響,絕不會僅局限于亞洲,世界各國都應當共同警惕。世界需要一個和平的亞洲,和平的亞洲必須警惕日本右傾化。 (金珍鎬。作者為韓國檀國大學教授,本報駐韓國記者馬菲采訪整理) |
相關閱讀:
- [ 10-05]日媒:安倍晉三秋季大祭或難以參拜靖國神社
- [ 09-24]日媒稱安倍擬借聯大演講消除日本右傾化誤解
- [ 09-17]時評:日本政治右傾沒前途 必須反省歷史洗清罪責
- [ 08-27]日本參拜靖國神社議員增多 分析稱右翼勢力擴大
- [ 08-19]日本國家右傾化達到戰后極致 安倍鼓吹強軍修憲
- [ 08-15]學者:靖國神社錯誤立場宣告日方謝罪說辭虛偽
- [ 08-15]安倍戰敗日曲線“拜鬼” 日本國內各界反對參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