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聽帝國”成眾矢之的 反制斗爭將更加激烈
2013-11-23 10:11? 吳正龍?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原題:“監聽帝國”成眾矢之的 國家之間相互監控本是公開的秘密,但是何以美國此次監控丑聞持續發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成了眾矢之的? 主要原因是美式“監聽帝國”完全失去了底線:不但美國的對手被監聽,盟友也被監聽;上至國家領導人,下到黎民百姓概莫能外;不僅要掌握外交動向、經濟情報,甚至個人隱私也不放過。美國“一網打盡”的做法觸犯了眾怒,引起國際輿論一片聲討。 美國現在雖然是獨霸天下,但頗有一點高處不勝寒的感覺。美國對誰都不放心,對誰都得提防。這是因為冷戰結束后,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復雜的變化。“鐵板一塊”、“非白即黑”的時代已成過去,盟友與對手概念日趨模糊。今天在這個問題上是合作伙伴,明天在另一個問題上又會成為戰略對手。伊拉克和利比亞戰爭便是最好的說明:前者,法德聯手反對美國;后者,法國又“打先鋒”積極支持美國。在當前紛繁復雜的國際關系中,美國要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及時準確掌控各國動向,特別是領導人決策意圖,自然成為其維護霸權的第一要務。 美式“監聽帝國”的披露凸顯美國的虛偽。美國把監聽的觸角伸向全世界,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反恐。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所監視的德國和法國,正是美國在阿富汗最為親密的反恐盟友。對這種人前一套,人后又一套的惡劣行徑,美國又作何解釋?此外,美國一直以自由民主的斗士自居,但是卻不擇手段窺探收集普通老百姓的隱私。正如巴西總統羅塞夫在炮轟美國對巴西搞間諜活動時指出,“沒有隱私權,就沒有真正的言論自由或意見自由。也就沒有真正的民主”。對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偽善行為,美國又如何自圓其說?除了玩弄笨拙的文字游戲外,美國只有一臉尷尬。顯然,美國陷入了信任危機。 在此次監聽風波中受到傷害最大的是美國的盟國以及友好國家。這些國家反應自然也最激烈,如歐盟派出官員專門去華盛頓交涉,羅塞夫取消了訪美安排,德國和巴西向聯合國大會提出不具約束力的反竊聽議案等。面對千夫所指,美國國務卿克里坦承,美國“做過頭了”,要展開“全面審查”。不排除美國未來在這方面會做些修修補補,不過要想讓美國放棄監控世界,無疑是白日做夢。 信任一旦受損具有不可逆轉性。且不說美國與歐洲盟國關系未來走向,有一點是肯定的,即雙方經過此次危機,竊聽與反竊聽、監控與反監控的斗爭將更加激烈,形式會更加隱蔽,技術更加先進,更加難以被發現。 (作者吳正龍 系中國前駐克羅地亞大使) |
相關閱讀:
- [ 11-23]聚焦"監聽帝國" 國際社會應合力應對
- [ 11-23]“監聽帝國”美國成眾矢之的
- [ 11-22]印尼示威抗議監聽“做好戰爭準備” 澳承諾回應
- [ 11-21]監聽丑聞重傷印尼與澳大利亞關系 陷近年最低谷
- [ 11-19]歐盟稱與美國就美國國安局監聽事件會談有建設性
- [ 11-19]印尼總統被曝遭澳大利亞監聽 與澳合作或成疑
- [ 11-18]斯諾登再爆料 稱澳大利亞情報機構監聽印尼總統
- [ 11-18]臺“法務部”:希望明年2月提出“通保法修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