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如何規范化、陽光化破冰前行?歷經一年多時間,昨天,《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下簡稱管理條例)在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根據規定,該條例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這是全國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規和首部專門規范民間金融的法規,它的出臺對防范化解民間金融風險,維護民間融資市場秩序,促進溫州民間金融不斷規范有重要意義。 “它是對溫州金改成果的確認和鞏固。”參與條例草案起草的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李有星說。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表示,這是民間借貸規范化、陽光化、法制化的重大突破,并且能極大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規范民間借貸 借款300萬以上強制備案 這次通過的管理條例,主要規范了三大類民間融資行為:民間借貸、定向債券融資以及定向集合資金。 在風險控制上,條例推出了一系列新規定,在法律上填補了民間金融監管空白。 在監管機構的設置上,條例明確了民間融資歸口地方金融管理部門管理。在這之前,因為權責不明,民間借貸的監管處于類真空狀態,無法可依。 另外,以立法形式規定大額民間借貸強制備案,這在全國還是首次。 條例規定,單筆借款金額300萬元以上的;累計借款余額1000萬元以上的;單筆借款金額200萬元以上不滿300萬元或者累計借款余額500萬元以上不滿1000萬元,且涉及的出借人累計30人以上的。只要滿足上述情形之一的,借款人應當自合同簽訂之日起十五日內,將合同副本報送地方金融管理部門委托的民間融資行業服務機構備案。這是硬性規定。 此前備受關注的民間借貸利率上限,在條例中并未實現突破,規定民間借貸利率由借款人和出借人雙方協商確定,但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利率的規定。也就是說,民間借貸利率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 在民間借貸的人員參與上,條例也做了限定。地方金融管理部門和民間融資行業服務機構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職務便利參與民間融資活動,這是為了防范關聯性的權力尋租,因為公務員、金融從業者掌握著一定的資源。 作為民間融資立法的積極推動者,周德文認為,通過這次立法一方面能防范化解民間金融風險,促進政府監督;另一方面,能拓展企業融資空間,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他期待未來民間融資的管理條例能向全國推廣。 打開融資新渠道 中小微企業迎春風 對于溫州廣大中小微企業來說,剛通過的民間融資管理條例恰如一股春風迎面吹來。 鄭先生是溫州一家鞋企負責人,為了革新工藝,企業要上一條新的生產線,有近100萬的資金缺口。找各種關系托熟人,吃了很多閉門羹,最后好不容易攀上了當地一家商業銀行。無奈這家銀行開出了很多條件,比如要有一定存貸比、要有擔保人、貸款期限不超過半年。 當然,他也想了其他的辦法:當地很流行民間借貸,不過現在的月息在一分半到兩分左右(折合年利率18~24%)?!斑@么高有點吃不消,畢竟現在企業利潤薄啊。”鄭先生說,民間融資管理條例,對于很多急于找錢的中小微企業來說,它是一根“救命稻草”。 溫州中小微企業多,正規渠道的融資滿足度只有10%左右,一般都會尋求民間借貸。條例執行后,大大拓展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管理條例中所指的民間融資,除了通常認為的民間借貸之外,還包括了所謂“定向債券融資”和“定向集合資金”等貨幣資金融通活動。 "以前這些都只是大企業有份,像我們這些小企業想都不敢想?!编嵪壬f,現在條例明確了,感覺融資這扇窗一下子向小企業敞開了。 “在現有的金融體系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很難從銀行得到滿足,也難以通過公開發行企業債券的形式募集資金?!睖刂荼就两洕鷮W家馬津龍認為,《條例》將“定向債券融資”和“定向集合資金”納入加以規范發展的民間融資,必能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新的融資渠道。 馬津龍認為,根據新的《條例》,中小微企業可以根據生產經營需要,以非公開方式進行定向債券融資;民間資金管理企業還可以用非公開方式募集定向集合資金。 條例對于企業法人進行定向債券融資的,提了幾點具體要求,其中有一條:融資利率不高于人民銀行發布的同檔次貸款基準利率的三倍。這是對融資企業的約束,也是對資金出借方的保護。(記者羅凰鳳 本報記者 吳朝香) 錢江晚報 |
相關閱讀:
- [ 08-12]民間融資試點有望在山東全省推開
- [ 08-08]民間融資打擦邊球:月息3%很常見 可墊資付尾款
- [ 03-07]溫州市長呼吁立法機關盡快出臺民間融資有關管理條例
- [ 05-14]湖南企業家集資獲死刑 當地政府曾鼓勵民間融資
- [ 10-18]江蘇發生多起民間融資攜款跑路事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